October 14, 2025
如果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有一個工具箱,那裡面大概不會有扳手、螺絲起子,甚至也不會有捲尺。
不,那裡面只有一個閃閃發亮的大錘子,上面寫著——「關稅」。而他,可太喜歡揮舞它了。
對普通美國選民來說,徵收關稅聽起來像是一次愛國行動:「讓美國再次買美國貨」。但對企業來說,這更像是一筆從天而降的額外成本。而對外匯交易者而言?關稅簡直就是源源不斷的禮物,就像一部劇情詭異、時而令人哭笑不得的電影。
不過,先別急著往下衝。要明確一點:關稅不僅僅是為了保護美國的鋼鐵廠,或讓最新款的耐吉鞋變得更貴。它的影響會**波及整個全球經濟,**動搖投資者信心、推高通膨、攪亂市場,而對我們來說,最關鍵的是:它會讓貨幣市場像熱鍋裡的爆米花一樣亂蹦。
想像一下:每當川普宣布新一輪關稅(通常伴隨著深夜電視購物廣告式的戲劇性演出),全球外匯交易員都會立刻貼近螢幕,低聲嘀咕:「又來了。」因為當關稅消息一出,美元可能會因為避險情緒而飆升,也可能因通膨擔憂而下跌;新興市場貨幣要麼被打得暈頭轉向,要麼僥倖躲過關稅子彈而小幅反彈。總之,川普的貿易戰對外匯交易員來說,要麼是噩夢,要麼是腎上腺素狂飆的刺激體驗。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拆解川普的關稅執念,看看真正買單的是誰,更重要的是,探討這些政策如何影響貨幣市場。別擔心,我們會保持輕鬆的語氣(畢竟貿易戰已經夠讓人焦慮了),適度調侃其中的混亂,也幫助外匯交易員看清:在這場關稅風暴裡,風險與機會究竟藏在哪裡。
唐納德·川普談起關稅的熱情,就像有些人談論他們最愛的番茄醬,充滿激情、自信滿滿,而且堅信「它什麼都能搭配」。鋼鐵?加關稅。汽車?也加關稅。藥品?管它呢,也來一點關稅。在川普看來,只要能跨越國境的東西,就該背上那筆漂亮又肥厚的進口稅。
當然,公平點說,川普自認為是有道理的,而且這些理由在他眼中無懈可擊。官方說法大致是這樣:徵收關稅可以鼓勵美國人多買「美國製造」的產品、透過額外稅收增加財政收入,並縮小那惱人的貿易逆差(也就是美國進口多、出口少的差距)。用他的話說,美國多年來被「外國人掠奪」,所以關稅就是他「把帳單寄回去」的方式。
但有趣(也有點混亂)的地方在於,關稅在川普手中不只是貿易工具。他常常把關稅和幾乎任何議題綁在一起。這一週是為了保護美國就業;下一週則變成對墨西哥施壓,要求加強邊境安全;甚至有一次,他威脅要對與俄羅斯做生意的國家徵稅,除非烏克蘭在50天內奇蹟般恢復和平。換句話說:關稅對川普來說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談判籌碼、施壓手段,甚至是他當日心情的擴音器。
而對外匯交易員而言,這正是好戲的開始。因為每當川普一開口談關稅——無論是精心策劃的政策,還是先說再看的即興發言,市場都會立刻做出反應。有時美元會因為避險情緒而走強;有時卻下跌,因為投資者擔心進口成本上升會帶來更高的通膨、更慢的經濟成長,以及一個心情更糟的聯準會。
至於被波及的外幣?往往也是被拖下水的無辜者。墨西哥披索、人民幣、加幣、日圓——都在川普的關稅戰中坐過雲霄飛車。今天因為新關稅暴跌,明天又因為談判有進展而反彈。各國政府被折騰得筋疲力盡,但對喜歡波動的交易員來說?這簡直是天堂。
所以,外匯交易員為什麼要關心川普的「關稅情緣」?因為關稅就像市場的咖啡因——讓市場瞬間清醒、貨幣瘋狂跳動、讓你目不轉睛地盯著交易螢幕。無論你愛他還是恨他,川普都已把關稅變成市場最具震撼力的武器之一。而對聰明的外匯交易員來說,這正是機會所在。
如果政治是一場戲劇,那麼川普的關稅政策無疑就是百老匯級別的大製作。一開始只是零星的幾項關稅,如今已演變成全球範圍的經濟巡迴表演。
讓我們來看看這場《關稅精選集》的精彩片段:
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針對特定國家的懲罰性關稅。川普宣布對幾乎所有進口商品徵收基礎關稅 10%,然後再根據他覺得「美國被哪個國家欺負得更慘」來上調比例:
而在這場混亂中,川普與歐盟達成了一筆交易:歐洲商品關稅定為 15%,以換取部分美國商品零關稅待遇。川普稱其為「史上最偉大的協議」。交易員則稱之為「沒那麼糟的協議」。
那麼,為什麼外匯交易員要關心這場關稅馬戲?因為關稅對不同國家的衝擊並不均衡。對印度或巴西商品徵收 50% 關稅,會讓投資者對這些經濟體感到擔憂,從而削弱 印度盧比(INR) 或 巴西雷亞爾(BRL)。而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貨幣,如 歐元(EUR) 或 英鎊(GBP) 則可能獲得短暫提振。
至於美元?它處在這場戲的正中央,有時作為避險貨幣上漲,有時又因通膨擔憂而搖擺。每一條關稅新聞都像是一陣鼓點:你永遠不知道,美元下一秒是要謝幕鞠躬,還是被自己的鞋帶絆倒。
關稅在紙面上看似只是無聊的稅收政策,但在現實中,它們讓外匯市場坐上了永不停歇的雲霄飛車。或者正如交易員會說的那樣:「謝謝你的波動性,總統先生。我們還能再玩一局嗎?」
關稅看似只是對進口商品徵收的簡單稅收,但在金融世界裡,它更像是一串漫長又搖搖欲墜的骨牌。而倒下的最後一塊?沒錯,就是貨幣市場。
整個連鎖反應通常是這樣展開的:
舉個真實的例子:當川普對越南和印尼提高關稅時,Nike 和 Adidas 突然面臨數十億美元的額外成本。兩家公司隨後宣布調漲美國市場價格,這直接推高了美國的通膨數據,也讓市場開始猜測聯準會的下一步行動。對於交易員來說,這意味著 USD/JPY、EUR/USD,甚至 USD/VND 等貨幣對的劇烈波動。
這就是為什麼外匯交易員不僅關注關稅新聞,而是對其痴迷。關稅帶來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正是外匯市場的「火箭燃料」。每一項新宣布都可能瞬間顛覆市場情緒,前一刻美元看似無懈可擊,下一刻就像企鵝一樣東倒西歪。
當然,當企業與消費者為高物價和供應鏈中斷苦惱時,外匯交易員卻往往看到機會。波動意味著更寬的交易區間、更劇烈的走勢、更多的入場機會,無論是日內交易還是波段交易皆然。這當然緊張刺激,但如果你曾在 USD/CAD 上抓到完美突破後,默默對川普說了一句「謝謝」,你絕不是一個人。
所以,當關稅消息出現時,不要只想到工廠和貨櫃。想想連鎖反應:通膨、利率、央行政策……因為這才是匯率真正開始「跳舞」的地方。而在外匯世界,這個舞池,就是資金流動的主戰場。
就像一檔高收視率的真人秀,川普的關稅大戲中也有贏家與輸家——雖然贏通常只是比別人輸得少一點。而在外匯市場裡,一個國家的痛苦,往往是另一個國家的機會。
先來看輸家。
榜首毫無懸念:美國消費者。關稅目標是外國生產商,但最終買單的還是美國人——因為企業會把更高的進口成本轉嫁到售價上。衣服、咖啡、電子產品、玩具,甚至你心愛的空氣炸鍋,全都因關稅而漲價。通膨爬升、家庭預算吃緊,而外匯交易員則精神一振,等待美聯準可能的政策動作。
第二類輸家是被直接打擊的國家。
如果你是巴西、印度或加拿大,被徵收 35–50% 的出口稅,這是不小的打擊。經濟增長放緩、投資者信心動搖,而在外匯層面,貨幣往往首當其衝。巴西雷亞爾(BRL)、印度盧比(INR) 和 加拿大元(CAD) 都在川普的關稅錘下度過了不少不眠之夜。
當然,美國製造商也未能倖免。現代汽車的零部件往往要跨越多個國界,每一次跨境都要繳更多稅。成本上漲、利潤下降、企業投資意願減弱——關稅打擊面可謂全面。
接下來是贏家。
有趣的是,那些成功避開關稅或與美國達成優惠協議的國家,反而能從中受益。比如歐盟,與美國談成 15% 的關稅,而不是 50%。這就像你在買奢侈包時砍價成功——雖然依然貴得離譜,但你會覺得自己賺到了。他們的貨幣(如歐元)也可能因市場對「達成協議」的樂觀情緒而短期上揚。
另一個贏家?外匯交易員。沒錯,真是他們。當全世界抱怨物價和經濟疲軟時,交易員卻搓著手期待更多波動。關稅讓主要貨幣對(EUR/USD、USD/JPY)、新興市場貨幣(USD/MXN、USD/BRL),甚至避險資產(JPY、CHF)都進入狂飆模式。如果你熱愛波動(老實說,大多數交易員都愛),那川普的關稅就像聖誕節提前到了。
最後一個贏家是——黃金。每當關稅攪亂市場、風險升溫,投資者就會湧向避險資產。金價上漲、美元走弱,而外匯交易員則紛紛打開 XAU/USD 圖表。關稅原本不是為了推高貴金屬,但它確實讓黃金維持在歷史高位。
總而言之,關稅幾乎每週都在重新洗牌,決定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對外匯交易員來說,這意味著一場又一場的雲霄飛車體驗。今天你選的貨幣還在飆升,明天可能就墜落谷底。不過嘛——要是沒有點混亂,交易還有什麼樂趣呢?
美元與關稅的關係相當複雜,就像一場分分合合的肥皂劇。有時候關稅讓美元顯得強勢又可靠,有時候卻讓它變得緊張不安,一切都取決於投資者如何解讀市場信號。
在這段「愛情故事」的一面,關稅可能讓美元走強。為什麼?因為當全球市場受到驚嚇時,比如川普突然對加拿大楓糖漿徵收 50% 的關稅,或威脅對藥品徵收 200% 的關稅,投資者就會逃向避險資產。而排在黃金和日圓旁邊的頭號避險貨幣,正是美元。恐懼讓人們緊抱美元,把它當作金融世界的救生筏。
但另一面則是「恨」。關稅同樣可能傷害美元,因為它會推高進口成本,引發通膨,並拖慢經濟增長。物價上漲意味著美國民眾在日常必需品上花得更多、在其他商品上花得更少,從而拖累 GDP。如果經濟增長放緩,美元往往隨之走弱。在某些情況下,交易員甚至會押注美聯準降息以減緩衝擊,從而進一步壓低美元。
結果就是:美元的表現像個叛逆的青少年,一會兒因為增長憂慮而摔門走人(走弱),一會兒又因為避險需求而成為焦點(走強)。對外匯交易者來說,這讓美元相關貨幣對,尤其是 EUR/USD、USD/JPY 和 GBP/USD,在關稅風暴中格外刺激、變化莫測。
更妙的是,同一條關稅新聞可能在不同情緒下引發相反反應。如果市場恐慌,新一輪關稅可能推高美元;但若市場認為這會傷害美國經濟,美元反而可能下跌。重點不在於數字本身,而在於市場選擇相信的「故事」。
所以,當你在關稅混亂中進行交易時,別指望美元給你明確方向。它不是忠誠的夥伴,而是一張王牌。而在外匯市場中,這種不可預測性並不一定是壞事,只是意味著更多獲利(或虧損)的機會。
歷史告訴我們,貿易戰從來不會安分守己。當一個國家對鄰國商品加徵關稅,最終總有人會開始動匯率的念頭。歡迎來到貨幣戰的世界——金融版的「亂拳打死老師傅」。
以中美為例。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時,北京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結果?人民幣被允許走弱。更便宜的人民幣讓中國出口更具競爭力,從而抵消部分關稅衝擊。對川普而言,這是「操縱匯率」;對交易員而言,不過是星期二的日常。
而中國並不孤單。面對重稅的其他國家,如巴西、印度甚至加拿大,也可能讓本幣貶值,以維持出口吸引力。有時這是政策選擇,有時只是緊張的投資者撤資,但結果都一樣:外匯市場瞬間活躍起來。
當然,川普也不是省油的燈。他不止一次暗示,美國也該讓美元走弱。邏輯很簡單:如果關稅讓美國產品在海外變貴,那美元貶值就能幫出口商維持競爭力。即便華盛頓沒有真正行動,這種暗示本身就足以讓外匯市場炸開鍋。
這就是為什麼關稅與外匯密不可分。關稅從不是單純的進口稅,它同時觸發央行行動、匯率干預與市場心理變化。事實上,許多交易員認為,每一場大型貿易戰最終都會演變成貨幣戰。畢竟,如果你不能靠提價取勝,那就靠貶值來贏。
對交易者來說,這意味著你必須一眼盯著關稅,一眼盯著央行言論。因為當關稅落地時,匯率的棋局就開打了:中國會繼續讓人民幣走弱嗎?美聯準會干預嗎?南非或越南這樣的新興經濟體會放任貨幣貶值以維持競爭力嗎?
總之:一旦關稅登場,貨幣戰就不會遠。對外匯交易員而言,這意味著更多波動、更多機會。
關稅可能讓政客頭疼、讓企業 CEO 徹夜難眠,但對外匯交易員來說,這只是瘋狂遊戲的一部分。訣竅不是逃避混亂,而是學會在浪潮中衝浪而不被拍翻。那該怎麼在關稅風暴中穩住陣腳、不至於賠光老本(或帳戶)?讓我們一步步拆解。
換句話說:當關稅新聞炸出時,別慌。保持好奇,靈活應變。記住,每一次關稅風波,都是全球金融肥皂劇的新一集。至於被川普的一條推文「秒爆止損」?別擔心,全世界一半的交易員都在陪你。
那麼,川普的關稅政策接下來會走向何方?如果歷史(以及他的 Truth Social 帳號)能提供任何線索,那就是:川普的貿易政策唯一可預測的,就是它的不可預測性。前一天他還威脅對藥品徵收 200% 的關稅,第二天就宣布與歐盟達成「史上最大交易」。試圖猜測他下一步行動的交易員,感覺就像在賭場裡轉輪盤——靠的是運氣,不是邏輯。
以下是幾種可能的情景:
對外匯交易員來說,真正的重點是:無論關稅往哪個方向發展,貨幣市場都不會閒著。波動不會消失,而隨之而來的機會也不會缺席。
所以,這是「大交易」還是「大混亂」?也許兩者兼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川普還在揮舞他的關稅大錘,外匯交易員就不會覺得無聊。
如果川普的關稅冒險告訴了我們什麼,那就是:全球貿易從來不簡單,也從不安靜。關稅的漣漪從工廠、董事會一路傳到超市貨架,但對外匯交易員來說,真正的戰場在交易螢幕上。
每一次新的關稅宣布,都可能震盪貨幣、推高黃金、動搖新興市場,甚至讓最老練的交易員都得深呼吸穩心神。美元依舊情緒多變,其他貨幣也在各自的節奏裡起舞,既受經濟現實驅動,也受市場情緒牽動。
然而在這場混亂中,對交易員來說仍有一線希望:機會。波動是外匯的生命線,而川普的關稅政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波動。只要你能做好風險管理、緊盯新聞、保持幽默感,你就能在這片動盪的市場中航行,甚至從中獲利。
無論未來是關稅升級、達成協議,還是市場繼續像颶風中的雲霄飛車一樣搖擺,有一點是確定的:在川普關稅時代的交易,絕不會無聊。對於那些熱愛行動、享受不確定性、甚至能笑看深夜推文的交易員來說,這就是終極的舞台。
記住:關稅或許會推高物價、拖慢增長、讓 CEO 頭疼,但在外匯世界裡,它只是全球市場長篇故事中的又一章。繫好安全帶,保持警覺,帶上你的幽默感——因為在這場遊戲裡,推文很快、關稅很重,而機會,不會等人。
October 14, 2025
終於來了——黃金正式突破歷史首次的$4000 美元/盎司,距離七個月前觸及$3000 美元/盎司的紀錄僅僅過去不久。問題是:這枚貴金屬要再上揚 1000 美元,還要多久?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仍對黃金有利。聯準會將繼續下調美元利率,迫使市場參與者在其他領域尋找回報,而全球投資者則持續湧向避險資產。
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依舊存在,包括 法國、中東與烏克蘭 等地區;同時,各國央行持續減少美債持有量,轉而 增持黃金等貴金屬儲備。今年第三季度,黃金 ETF 報告了創紀錄的資金流入,整體交易量也在爆炸性增長。甚至工業需求也在發揮作用,儘管這種效應在白銀、鉑金和鈀金上更為明顯。說到白銀,這種「白色金屬」也正處於即將創下自身歷史高點的邊緣,但目前市場的焦點顯然仍在黃金身上。
外匯市場終於有了值得談論的動靜。美元近期重新獲得部分強勢,美元指數(DXY)目前正迅速逼近 99。
法國的政治局勢導致市場對歐元的信心下降,財政預算問題再度引發擔憂。隨著塞巴斯蒂安·勒科爾紐的最新辭職,法國議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已經更換了三位總理,而在馬克宏的兩個任期中總共更換了七位。歐元截至今日早盤下跌至 1.162 美元。
在日本,高市早苗的勝選引發了投資者對日圓的大量拋售。新任首相預計將推行更激進的經濟刺激政策,並公開批評日本央行最近的升息措施。市場預期未來升息步伐將放緩,這一前景打壓了日元,使其本週對美元下跌約 3%,推動 美元/日元突破 152。
October 08, 2025
加密貨幣早已從最初極客和自由主義者的小眾玩意兒,變成了主流資產類別——就連你隔壁的鄰居 Dave 都會吹噓自己買了點幣(通常是在市場暴跌前)。從用比特幣買披薩,到如今的數十億美元基金,這場數字資產的過山車似乎永無止境。
不過,有趣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以同樣的方式買或交易加密貨幣。有些人通過加密貨幣交易所操作,在那些數字市場上,用辛苦賺來的美元換取比特幣、以太坊,或某個名字聽起來像寶可夢的代幣。但還有一些人,悄悄走了另一條路:他們通過自己熟悉的老朋友——外匯經紀商(forex broker)來交易加密貨幣。
等等,什麼?就是那個讓你交易 EUR/USD 或 GBP/JPY 的經紀商,也能讓你交易比特幣?沒錯。如今,許多外匯經紀商都在其平台上提供加密貨幣交易,與外匯、商品、指數並列。對一些交易者來說,這感覺就像點漢堡時順手加一份薯條一樣自然。
但這裡有個關鍵問題:為什麼有人會選擇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加密貨幣,而不是使用加密貨幣交易所?這不是像在加油站買壽司一樣奇怪嗎?也許吧……但事實上,這麼做確實有不少合理原因。當然,也有一些經紀商不會大聲告訴你的潛在缺點,我們稍後會談到。
所以,請拿好你的數字錢包(或者至少保持幽默感),因為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起探討:
讀完這篇文章後,你將清楚知道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比特幣,是聰明之舉,還是花冤枉錢買瓶裝水的金融等價物。
在互相吐槽之前,我們先來理清楚兩者到底是什麼。
外匯經紀商就像你的金融中介,幫你在不必飛去華爾街、也不用在一堆汗流浃背的交易員中揮手的情況下,輕鬆買賣貨幣及其他金融產品。他們通常提供諸如 MetaTrader 4 (MT4) 或 MetaTrader 5 (MT5) 這樣流暢的交易平台,讓你通過點擊、拖拽和繪圖開啟交易之旅(當然結果是賺還是虧,就看你上次黃金單的表現了)。
他們主要靠點差、佣金和有時收取的隔夜融資費賺錢。但關鍵在於:外匯經紀商通常受到金融監管機構的嚴格監管,可以保證他們不會捲款跑路。
而加密貨幣交易所則像一個熱鬧的數字集市,人們在這裡交換比特幣、以太坊,以及成千上萬種你可能沒聽過的代幣。有些交易所非常專業(例如 Coinbase 或 Binance),而有些看起來像是 2009 年在某家烤肉店樓上的備用房裡建成的網站,從那以後客服熱線就再也沒更新過。
在交易所中,你通常交易的是真正的加密貨幣。你買到它、擁有它,並可以將它轉入私有錢包,然後戰戰兢兢地反覆確認自己沒把畢生積蓄轉錯地址。
不過,交易所並非都受到嚴格監管。有些擁有牌照,有些還在努力解釋自己到底算什麼機構。當然,也有些已經轟然倒塌(咳咳… FTX),提醒大家那句名言:「不是你的私鑰,就不是你的幣」可不是一句空話。
那麼,兩者的重疊點是什麼?它們都能讓你交易加密貨幣,都能提供一個可以輕鬆點擊「買入/賣出」的平台。但理念完全不同:
簡單來說,外匯經紀商更像在健身房跑步機上跑步——安全、可控、規範;而加密貨幣交易所更像在野外越野跑,自由刺激,但隨時可能崴腳。
如果你也好奇,既然閃亮亮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只需點幾下滑鼠,為什麼還有人要通過外匯經紀商來交易比特幣?別擔心,你不是唯一一個這麼想的。不過就像金融界(和生活中)大多數事情一樣,方便與熟悉感往往更能勝出。讓我們看看為什麼這麼多交易者更願意在外匯經紀商那裡進行加密貨幣交易。
想像一下,你只需登入一個平台,就能交易 EUR/USD、黃金、WS30 指數,甚至比特幣,而不必切換多個帳戶或記得哪個雙重驗證 App 對應哪個交易所。這就是外匯經紀商的魅力所在——所有交易都在一個地方完成。
對於那些每天都盯著 MT4 或 MT5 的交易者來說,順手加一張比特幣圖表簡直再自然不過。既然你已經熟悉了操作介面,為什麼還要重新學習一個陌生的交易所系統呢?
老實說,大多數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介面就像是在駕駛一艘太空飛船。訂單簿、圖表、深度、幾十種下單方式,足以讓新手頭暈目眩,就連老手都可能犯糊塗。
而外匯經紀商則堅持使用大家早已熟悉的系統。MetaTrader 雖然稱不上華麗,但勝在簡單、穩定,還能讓你運行自己鍾愛的 EA(智能交易系統),假裝自己沒有再度過度加槓桿。
這是重點。大多數外匯經紀商允許你通過 差價合約(CFD) 方式交易加密貨幣,並提供高達 1:10 或 1:20 的槓桿。這意味著你可以控制的倉位遠大於你的實際保證金。
當然,槓桿是一把雙刃劍。當比特幣朝著你預期的方向移動時,你可能覺得自己是天才;而一旦方向相反,你就會覺得自己把帳戶餘額「奉獻」給了市場之神。儘管如此,很多交易者依舊鍾愛這種刺激,畢竟有機會放大收益,而經紀商也樂於提供繩子。
對一些交易者來說,把錢匯到某個離岸加密交易所,就像把錢包寄給 Instagram 上的陌生人一樣讓人不安。而外匯經紀商(至少是那些受信任的)則必須遵守嚴格的監管規定,包括客戶資金隔離與合規報告。這種額外的監管層級,讓許多交易者更安心。
當然,不是每個外匯經紀商都完美無缺。但相比那些監管混亂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它就像是從街頭地下賭場走進拉斯維加斯的正規賭場,莊家依舊可能贏得多一點,但至少資金安全有保障。
如果你已經多年交易外匯,那麼在熟悉的平台上切換到加密貨幣幾乎不用重新學習任何東西。就像在你常去的咖啡館點慣常的那杯咖啡——不用解釋、不用驚喜,一切都熟悉又順手。
對於那些只是想接觸比特幣或以太坊、但不想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的交易者來說,外匯經紀商無疑是最簡單的快捷按鈕。
當然,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加密貨幣並不是一路陽光和彩虹(也沒有蘭博基尼)。事實上,每一個「亮點」背後,往往都藏著一些「小字陷阱」。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不那麼光鮮的部分。
大多數外匯經紀商只會上架加密貨幣中的頂流明星——比特幣、以太坊,也許慷慨一點會加上索拉納。別指望能找到那些迷因幣、冷門代幣,或你朋友在酒吧裡說的那個下一個爆款項目。
如果你喜歡在擁有上千種代幣的「加密貨幣自助餐」裡挑選,外匯經紀商的選擇就像是寒酸的旅館早餐。
在加密貨幣交易所,手續費通常很透明:每筆交易按一定比例收費。而在外匯經紀商那裡,成本常常隱藏在點差裡(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差額)。
再加上可能的隔夜融資費用(也就是「掉期費」),你的低成本交易可能瞬間不再便宜。經紀商很清楚你是為了方便而來,而方便從來都不是免費的。
重點來了:在大多數情況下,當你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加密貨幣時,你其實並沒有真正購買比特幣。你交易的是差價合約(CFD)或其他衍生品。也就是說,你只是對價格進行投機,而不擁有真實資產。
所以,別想著把幣轉到私鑰錢包裡、參與DeFi質押、或炫耀自己「長期持幣(HODL)」的信念。通過經紀商交易時,你無法把比特幣轉到硬體錢包,因為你根本沒有任何比特幣。這就像在賽馬下注,卻從未真正見過那匹馬。
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如果你想轉出資產,可以直接把幣轉到你的錢包。但在外匯經紀商那?不行。你用法幣入金、用法幣交易、最後也只能提取法幣。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經紀商計劃加入加密貨幣提取功能,但目前仍不普遍。
如果你的夢想是積攢比特幣、靠加密貨幣生活,那你會失望。外匯經紀商依舊走老派路線:美元、歐元、英鎊。加密貨幣目前只停留在螢幕上。
想在外匯經紀商那裡長期持有比特幣?那就要有心理準備。許多經紀商對持倉過夜收取每日費用。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費用會像白蟻蛀木一樣悄悄蠶食你的帳戶。
加密貨幣「原教旨主義者」對此不屑一顧——因為在交易所,你可以持幣數年而無需支付一分錢「隔夜費」。但在外匯經紀商處,這更像是你要為「放幣的空間」付租金。
這是一個百萬美元的問題(或者9枚比特幣的問題,取決於行情方向):無論在外匯經紀商平台還是在加密交易所,價格是否一致?
簡短答案:並不完全相同。
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價格直接來自訂單簿——這是一個實時記錄買賣訂單的系統(其中不乏假裝成人類的交易機器人)。價格由供需決定:買家多則價格上升,賣家多則價格下降。邏輯簡單明瞭。
關鍵在於流動性。交易所越大,流動性越深,價格就越接近全球平均水平。這也是為什麼像 Binance 或 Coinbase 這樣的頭部交易所價格通常比較一致,而小型交易所可能會離譜一些。
外匯經紀商通常沒有訂單簿。他們的價格來自流動性提供商——也就是大型銀行、做市商或其他交易所。經紀商拿到價格後,加上自己的點差(利潤),再顯示在你使用的 MT4、MT5 或其他平台上。
雖然外匯經紀商的報價通常跟隨市場整體趨勢,但不會完全與交易所價格一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機場買可樂:還是同樣的可樂,但價格是「機場價」。
除此之外,經紀商往往會在報價中設置更寬的點差。舉例來說,比特幣在 Binance 的價格是 50,000 美元,而在經紀商平台上可能是 50,100 / 50,300 美元。這 200 美元的差距,就是你為方便所付的成本。
另外還有滑點,即你點擊下單時的價格與實際成交價之間的差異。加密市場波動劇烈,這種情況非常常見。點差加上滑點,往往會讓交易成本比你想的更高。
此時聰明的交易者可能會想:「那我就在交易所 50,000 美元買,在經紀商 50,200 美元賣,不就穩賺嗎?」
遺憾的是,經紀商早已防範這種套利機制。而且差價合約平台與真實交易所之間的套利操作複雜,風險高。更現實的是,經紀商通常會迅速堵上這種「漏洞」。
外匯經紀商與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價格通常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對於長期交易者來說,這些細微差異影響不大;但對於短線或日內交易者而言,額外的點差和微小的價格偏差可能會明顯增加成本。
並不是所有交易者都是一樣的。有人喜歡快節奏的短線交易(scalping),有人偏好長期投資,還有人只是喜歡在聚會上說自己「玩加密貨幣」,卻從來沒打開過K線圖。那到底誰更適合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又是誰該乖乖留在加密貨幣交易所?
對於那些活在 5 分鐘圖、靠咖啡和腎上腺素續命的交易者來說,外匯經紀商確實有幾大優勢: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高點差與滑點會迅速吞噬短線交易者微薄的利潤。
這就像你在跑馬拉松,而有人不斷把終點線往前挪幾步。
如果你所謂的「交易」其實是買了比特幣然後打算等到下一個減半週期才打開賬戶,那麼外匯經紀商對你基本沒用。為什麼?
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加密貨幣交易所(或者更安全的私人錢包)才是真正的歸宿。外匯經紀商更適合做投機,而非儲存。
有些人在看到類似 「某大型交易所倒閉,數十億美元蒸發」的新聞後,對加密交易所再無信任感。
對他們來說,一個受監管的外匯經紀商顯然更讓人安心。至少出問題時,還有個監管機構可以投訴,雖然那位監管人員可能只會禮貌地告訴你:「我們正在調查。」
如果你喜歡嘗鮮,偶爾炒炒迷因幣、DeFi 代幣,或是任何 Elon Musk 發推提到的項目,那外匯經紀商會讓你失望。他們通常只提供比特幣、以太幣,也許還有瑞波幣,僅此而已。
交易所顯然勝出,提供成千上萬種可交易資產,從嚴肅項目到名字聽起來像菜譜材料的代幣都有。
還有一種聰明的做法:兩邊都用。他們在外匯經紀商上利用槓桿進行短線操作,賺取波動利潤;同時在交易所或私人錢包中長期持有真正的加密資產。
問題是:你應該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加密貨幣,還是老老實實留在加密交易所?
答案就像交易本身一樣——要看情況而定。
外匯經紀商提供了方便、熟悉的操作環境、槓桿工具與監管保障。如果你已經在交易外匯,那麼在同一平台上順便加個比特幣或以太幣交易,就像吃完正餐再點個甜點一樣輕鬆。對那些只想投機、賺取短期波動的交易者來說,外匯經紀商確實是一種舒適且簡化的選擇。
但缺點同樣明顯:幣種少、點差高、隱藏費用多,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根本不擁有任何加密貨幣。如果你的目標是長期持幣、轉移到冷錢包、或深入探索區塊鏈與山寨幣的世界,那外匯經紀商無法滿足你。
至於價格?通常兩邊差距不大,不至於引發「價格混亂」,但那一點點價差與點差仍可能悄悄蠶食你的利潤。別幻想套利能穩賺,現實是:所謂的「便宜又方便」的交易,往往沒你想的那麼划算。
最終,這一切都取決於你的交易風格。
關鍵在於:你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加密貨幣並不是錯誤的選擇,它只是另一種交易方式。有的人喜歡原味香草,有的人更愛焦糖脆片。只要你在下勺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就不會被味道嚇到。
就我個人而言,我偏向老派一點。我喜歡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這樣更方便、更簡單。加密貨幣對我來說只是另一種可交易資產,我能從中賺錢,也不必去操心那些複雜的錢包地址和區塊鏈。如果比特幣暴跌,我平倉離場就行,不用擔心自己會輸到褲子都沒了——因為我其實什麼都沒真正持有。
October 07, 2025
儘管美國聯邦政府持續關閉,上週五美國股市仍繼續創下歷史新高。到目前為止,雙方談判幾乎沒有進展,根據各方面消息,可能還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達成解決方案。美國政府關閉並不罕見,通常持續不超過一周左右,但目前僵局的時機意味著中央銀行家、投資者和交易員都缺乏關鍵的經濟指引。上週五未能發布非農就業數據,如果政府關閉持續,週四的失業救濟申請數據也將受到影響。儘管有這些幹擾,華爾街的業務仍照常進行。道瓊工業平均指數 (DJI) 和標準普爾500指數 (SPX) 上週五均創下歷史新高,英國富時100指數 (FTSE) 也是如此。
貴金屬上週以高位收盤,黃金小幅上漲至 $3886 美元/盎司,白銀在周五的交易中收盤價接近 $48 美元/盎司。今早亞洲時段因低流動性而推動貴金屬價格進一步走高,黃金和白銀開盤即上漲。今年黃金已多次打破記錄,以至於大多數人早已停止計數。然而,對白銀來說情況則不同。白銀現在距離打破其1980年創下並在2011年再次達到的歷史高點只有一步之遙。一旦白銀突破 $50 美元/盎司,將首次在數十年來進入未知領域。
貴金屬市場的熱情也蔓延到了比特幣,上週末比特幣價格突破12.5萬美元,打破了8月創下的紀錄。加密貨幣市場一般於10月表現優異,雖然距離月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今年迄今也不例外。
當美國政府最終達成資金協議並重新開放時,我們將獲得延遲的非農業就業報告,但目前無法確定具體時間。對未做充分準備的交易者來說,非農業資料的突然發布可能造成恐慌,因此市場希望能提前通知。除可能出現的意外數據外,週三將公佈上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紀要,該會議促成了今年首次降息。缺乏經濟數據確實增加了聯準會工作的難度,但根據歷史經驗,政府關閉不太可能持續到10月29日的下次會議。鮑威爾主席計劃在隔天發表演講,這應該能闡明聯準會對國會當前局勢的觀點。
October 06, 2025
我經常被問到同一個問題:世界上最佳交易者使用的最佳交易策略是什麼?人們想要那些能賺最多錢、易於理解並能立即應用的策略。事實是,沒有萬能的答案。最佳交易策略是適合您的個性、風險承受能力和市場觀點的那些。
交易是一項需要時間發展的技能。許多交易者花費數千美元參加課程或研討會,讓頂尖專業人士分享他們的方法。但這裡有個陷阱:每個人的大腦接線方式不同。一個交易者運作得很好的策略,對另一個交易者來說可能感覺完全不自然。
市場本身也會變化形態。有時它們強勢趨勢,有時崩潰,有時只是橫盤。每種環境都需要不同的方法: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索成功交易者使用的最受歡迎的交易風格。到最後,您將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
趨勢交易是最廣泛使用並經時間考驗的策略之一。原理很簡單:趨勢是您的朋友,直到它結束。交易者識別持續朝一個方向(上漲或下跌)移動的市場,並盡可能長時間乘勢而行。
趨勢交易在具有強勁持續動量的市場中效果最佳,例如貨幣在貨幣政策轉變期間,或地緣政治緊張時期的大宗商品如石油和黃金。
當日沖銷交易是一種策略,交易者在同一個交易日內進出部位,避免隔夜風險。目標是從盤中價格移動中獲利,利用活躍市場如外匯、股票和期貨的波動性和流動性。
當日沖銷交易在高度流動、波動的市場中效果最佳,那裡價格頻繁移動且價差緊密。
新聞交易是一種圍繞經濟數據發布、央行公告和地緣政治事件的策略。這些事件往往引發劇烈波動,交易者試圖捕捉它。核心想法簡單:市場在驚訝時移動最快,正確定位的交易者可以快速獲利。
範例包括:
閱讀更多: 新聞發布
閱讀更多: 財經日曆
收盤交易 (EOD) 是一種策略,交易者基於每日收盤價進出交易,在每個交易日結束時分析圖表,而不是持續盤中。此方法允許交易者避免盤中噪音並減少持續監控需求。
EOD交易在中度波動市場中效果最佳,常被波段交易者、部位交易者和兼職交易者使用。
波段交易是一種中期策略,交易者旨在捕捉趨勢或區間內的價格波段,通常持有部位從幾天到幾週。它位於當日沖銷交易和部位交易之間,結合技術分析與一些基本面洞察。
波段交易在具有中度波動和可識別形態的市場中效果最佳,如股票、外匯和大宗商品。
跳空交易是一種專注於價格跳空的策略;圖表上價格急劇上漲或下跌中間無交易的區域。這些跳空往往在市場開盤發生,由新聞、財報或盤後事件引起。交易者旨在利用這些跳空創造的低效率。
跳空交易在波動市場如股票、外匯和大宗商品中效果最佳,那裡隔夜或交易時段間的移動顯著。
從隔夜移動中獲利:利用市場關閉時的突然轉變。
清晰的進場點:跳空提供明顯的進場水平。
快速利潤:跳空往往快速回補,提供短期收益。
價格行為交易是一種純粹依靠價格走勢本身的策略,不過度依賴指標。交易者透過閱讀K線形態、支撐/阻力水平和圖表形態做出決策。這種方法在喜歡簡潔圖表和直接市場訊號的交易者中很受歡迎。
價格行為交易適用於所有市場類型,但在趨勢市場和區間市場中特別有效,因為這些市場中的形態可以清晰識別。
演算法交易(或自動交易)是一種策略,其中電腦程式根據預定義的規則和條件自動執行交易。這些規則可以包括價格、交易量、時間和複雜的數學模型。
演算法交易適用於所有市場類型和時間框架,從秒級的高頻交易(HFT)到跨越數週或數月的長期自動化策略。
突破交易是一種策略,交易者會在價格突破關鍵支撐位或阻力位時入場。其核心理念是捕捉突破後的動能,因為價格通常會沿突破方向繼續強勢運行。
突破交易最適合即將出現波動的市場,例如臨近財報發布的股票、接近關鍵價位的外匯貨幣對,或經歷盤整後的大宗商品。
均值回歸是一種基於價格傾向於隨時間回歸至其平均值或均值的策略。交易者尋找已經顯著偏離歷史平均水平的資產,並採取部位預測價格向均值回歸。
均值回歸在區間震盪或穩定的市場中效果最佳,在這些市場中價格圍繞一個固定的平均水平波動,而不是強勢趨勢。
什麼是斐波那契回調?
斐波那契回調是一種技術分析策略,基於斐波那契數列(通常為23.6%、38.2%、50%、61.8%和78.6%)識別潛在支撐和阻力位。交易者使用這些水平來預測價格反轉、回調或延續點。
此策略在趨勢市場中效果最佳,幫助交易者在趨勢回調時進場,而不是追逐市場。
套利交易是一種策略,交易者利用同一資產在不同市場或工具間的價格差異。透過同時在一個市場低價買入並在另一個市場高價賣出,交易者旨在鎖定無風險利潤。
套利在高流動性市場中效果最佳,如外匯、股票、期貨和加密貨幣,這些市場存在小的價格差異。
配對交易是一種市場中性策略,交易者識別兩個相關聯的資產,並採取相反的部位:做多表現不佳的資產,做空表現更好的資產。理念是兩者間的價差最終會收斂,無論市場方向如何都能產生利潤。
配對交易在相關市場中效果最佳,如同一行業的股票、ETF或外匯對。
策略類型 |
優勢 |
技巧 |
風險 |
適用場景 |
---|---|---|---|---|
新聞交易 | 快速獲利,頻繁機會,短持倉時間 | 了解財經日曆,提前規劃價位,制定假設,使用停損單 | 不可預測性,壓力大,執行不佳 | 高影響力新聞事件,外匯,股票,大宗商品 |
趨勢交易 | 捕捉長期趨勢,方向明確,規劃更易 | 用指標確認趨勢,跟隨移動平均線,與市場動能保持一致 | 假趨勢,延遲入場,震盪 | 趨勢市場,外匯,股票,加密貨幣 |
當日沖銷交易 | 快速獲利,避免隔夜風險,頻繁設定 | 專注高成交量資產,使用日內圖表,設置緊密停損 | 高壓力,過度交易,交易成本 | 流動性好的日內市場,外匯,股票,期貨 |
收盤交易(EOD) | 簡化執行,減少壓力,避免日內噪音 | 使用日線圖表,預先規劃訂單,確認趨勢 | 隔夜價差,錯過機會,反應延遲 | 兼職交易者,日線圖策略 |
波段交易 | 比當日沖銷交易捕捉更大行情,時間靈活,壓力較低 | 識別關鍵價位,結合指標,順勢交易 | 趨勢反轉,隔夜價差,需要耐心 | 趨勢或中度波動市場,股票,外匯 |
剝頭皮交易 (Scalping) | 頻繁盈利,短持倉期,精確風險 | 交易流動性市場,使用短時圖表,規劃出入場,利用技術 | 高壓力,執行風險,交易成本 | 高流動性市場,外匯,期貨,主要股票 |
部位交易 | 捕捉大趨勢,低壓力,低交易成本 | 專注基本面,寬停損,耐心,多元化 | 隔夜價差,資金佔用,趨勢反轉 | 長期趨勢,主要股票,外匯,大宗商品 |
跳空交易 | 從隔夜走勢獲利,入場點明確,快速收益 | 識別價差類型,分析成交量,規劃停損 | 價差反轉,高波動性,有限機會 | 經常出現價差的股票,外匯,大宗商品 |
價格行為交易 | 簡單,多用途,教會閱讀市場 | 掌握K線型態,利用支撐/阻力,專注更高時間框架 | 主觀性,虛假訊號,需要經驗 | 所有市場,趨勢或區間,多種時間框架 |
演算法交易 | 速度,消除情緒,回測 | 全面回測,監控實盤表現,策略多元化 | 技術故障,過度擬合,市場影響 | 所有市場,高頻和系統性策略 |
突破交易 | 捕捉趨勢起始,入場訊號清晰 | 確認突破,等待回測,使用停損,與趨勢保持一致 | 假性突破,高波動性,需要紀律 | 趨勢或波動市場,股票,外匯,大宗商品 |
動量交易 | 高盈利潛力,訊號明確,短期 | 跟隨趨勢,使用動量指標,觀察背離 | 趨勢反轉,超買/超賣,快速決策 | 趨勢市場,外匯,股票,加密貨幣 |
均值回歸 | 入場點可預測,在橫盤市場有效,停損清晰 | 使用布林通道,RSI,透過成交量確認 | 趨勢突破,時機掌握,虛假訊號 | 區間震盪市場,外匯,股票,大宗商品 |
斐波那契回調 | 預測性價位,改善時機,廣泛遵循 | 結合趨勢,使用匯合點,專注關鍵價位 | 並非總是準確,主觀性,需要確認 | 趨勢市場,股票,外匯,大宗商品 |
套利交易 | 低風險,可預測回報,利用低效 | 監控多市場,快速行動,考慮成本 | 執行風險,交易成本,資金密集 | 高流動性市場,外匯,股票,加密貨幣 |
配對交易 | 市場中性,較低風險,統計優勢 | 識別相關對,監控相關性,使用統計模型 | 相關性崩潰,執行風險,需主動監控 | 相關股票,ETF,外匯對 |
最適合的交易策略因人而異。一個交易者適用的策略可能對另一個人不適用。找到自己的方法涉及了解您的個性、目標和生活方式。以下是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
閱讀更多:外匯交易新手指南:7 個入門關鍵技巧
回測是開發交易策略的關鍵步驟。它涉及將您的規則在歷史數據上進行測試,以了解該策略在過去的表現。這一過程幫助交易者在冒真實資金風險前識別優勢、弱點和潛在的改進點。
風險管理是成功交易的最關鍵組成部分之一。即使是最好的交易策略,沒有適當的風險控制也會失敗。頂尖交易者實施結構化規則來保護資金、最小化虧損和最大化收益。
閱讀更多:外匯中的有效風險管理
即使是最好的策略,如果犯了常見錯誤也會失敗。了解這些陷阱有助於交易者保護資金並改善長期結果。
透過避免這些錯誤,交易者可以提高一致性和表現,使他們的交易策略更加有效。
選擇合適的交易平台對於有效和高效地執行您的策略至關重要。合適的平台能提升您的交易體驗,提供必要的工具,並支持風險管理。
RADEX 是一個適合所有交易策略的平台,提供:
閱讀更多:2025年頂級外匯經紀商推薦
最好的交易策略取決於您的性格傾向、目標和市場條件。沒有一種策略適用於所有人。嘗試並找到最適合您的方式。
對於初學者,趨勢交易、波段交易或收盤交易通常被推薦,因為它們簡單、規則明確且風險可控。
是的,但確保它們不會彼此衝突。在不同市場或時間框架上使用互補策略可以分散風險。
3-5-7規則為交易期限或倉位大小的指導方針。它強調在進場、出場和風險管理方面的紀律。
沒有策略能保證盈利。盈利能力取決於紀律、風險管理、市場條件和您的交易技能。
不一定。最好的交易者通常使用幾個有效的指標,並專注於價格行為、形態和風險管理。
額外補充:跟單交易
如果您不確定如何建構自己的交易策略,可以考慮在 RM SOCIAL 上進行跟單交易,這允許您跟隨有經驗交易者的策略。
October 03, 2025
美國政府仍處於停擺狀態,但這並未阻止道瓊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昨日創下歷史新高。人工智慧再次成為推動股價上漲的主要力量。 ChatGPT 背後的公司 OpenAI 昨天在員工股票出售後估值達到5,0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新創公司。儘管 OpenAI 和許多類似公司從未獲利,但市場對這個新興產業的期望值仍然非常高。由於政府關閉,我們今天晚些時候可能無法獲得備受關注的非農就業報告,而且在近期內也不太可能公佈。隨著大規模裁員和全面削減開支的可能性擺在桌面上,雙方談判仍然冷淡。
過去兩天黃金嘗試但未能突破$3900美元/盎司。白銀昨日短暫突破$48美元/盎司後回落。鉑金和鈀金本週早些時候達到高峰但未能保持勢頭。今天早上四種金屬均有下跌。這些或許是疲軟的跡象,但還不足以宣告貴金屬漲勢的結束。關於下次 FOMC 會議的預期繼續傾向於10月29日再次降息,FedWatch 現在顯示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為97%。
十月歷來是加密貨幣的好月份,到目前為止,2025年也不例外。比特幣昨天重新突破12萬美元,本月已上漲5%。同時,比特幣市場主導地位略有下降,這意味著更廣泛的山寨幣市場表現更佳。過去幾個月加密貨幣有些停滯不前,未能吸引流入貴金屬的資金,甚至未能匹配主要股票市場的表現。 「上漲十月」可能正是一些投資人尋找的理由。
October 03, 2025
風險警告 : 交易金融衍生品與槓桿產品具有高度風險
開設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