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close
float feedback icon livechat
banner of the news detail

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加密貨幣

BY Lee W. | Updated October 07, 2025

image of the news' author

Financial Analyst/ Guest author, RADEX MARKETS

Lee W. is a seasoned professional trader with over 10 years of experience. Passionate about sharing valuable expertise and unique market insights, Lee W. now serves as an external and independent market analyst for RADEX MARKETS.

查看更多

SHARE

facebook icon instagram icon twitter icon share link icon


 

加密貨幣早已從最初極客和自由主義者的小眾玩意兒,變成了主流資產類別——就連你隔壁的鄰居 Dave 都會吹噓自己買了點幣(通常是在市場暴跌前)。從用比特幣買披薩,到如今的數十億美元基金,這場數字資產的過山車似乎永無止境。

不過,有趣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以同樣的方式買或交易加密貨幣。有些人通過加密貨幣交易所操作,在那些數字市場上,用辛苦賺來的美元換取比特幣、以太坊,或某個名字聽起來像寶可夢的代幣。但還有一些人,悄悄走了另一條路:他們通過自己熟悉的老朋友——外匯經紀商(forex broker)來交易加密貨幣。

等等,什麼?就是那個讓你交易 EUR/USD 或 GBP/JPY 的經紀商,也能讓你交易比特幣?沒錯。如今,許多外匯經紀商都在其平台上提供加密貨幣交易,與外匯、商品、指數並列。對一些交易者來說,這感覺就像點漢堡時順手加一份薯條一樣自然。

但這裡有個關鍵問題:為什麼有人會選擇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加密貨幣,而不是使用加密貨幣交易所?這不是像在加油站買壽司一樣奇怪嗎?也許吧……但事實上,這麼做確實有不少合理原因。當然,也有一些經紀商不會大聲告訴你的潛在缺點,我們稍後會談到。

所以,請拿好你的數字錢包(或者至少保持幽默感),因為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起探討:

    •     外匯經紀商與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區別
    •     為什麼有些交易者更喜歡經紀商
    •     經紀商不會告訴你的那些隱性風險
    •     兩邊平台上的加密貨幣價格是否真的一樣(劇透:不總是)
    • 讀完這篇文章後,你將清楚知道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比特幣,是聰明之舉,還是花冤枉錢買瓶裝水的金融等價物。

      外匯經紀商 vs. 加密貨幣交易所:整體概覽

      在互相吐槽之前,我們先來理清楚兩者到底是什麼。

    • 外匯經紀商
    • 外匯經紀商就像你的金融中介,幫你在不必飛去華爾街、也不用在一堆汗流浃背的交易員中揮手的情況下,輕鬆買賣貨幣及其他金融產品。他們通常提供諸如 MetaTrader 4 (MT4)MetaTrader 5 (MT5) 這樣流暢的交易平台,讓你通過點擊、拖拽和繪圖開啟交易之旅(當然結果是賺還是虧,就看你上次黃金單的表現了)。

      他們主要靠點差、佣金和有時收取的隔夜融資費賺錢。但關鍵在於:外匯經紀商通常受到金融監管機構的嚴格監管,可以保證他們不會捲款跑路。

    • 加密貨幣交易所
    • 而加密貨幣交易所則像一個熱鬧的數字集市,人們在這裡交換比特幣、以太坊,以及成千上萬種你可能沒聽過的代幣。有些交易所非常專業(例如 Coinbase 或 Binance),而有些看起來像是 2009 年在某家烤肉店樓上的備用房裡建成的網站,從那以後客服熱線就再也沒更新過。

      在交易所中,你通常交易的是真正的加密貨幣。你買到它、擁有它,並可以將它轉入私有錢包,然後戰戰兢兢地反覆確認自己沒把畢生積蓄轉錯地址。

      不過,交易所並非都受到嚴格監管。有些擁有牌照,有些還在努力解釋自己到底算什麼機構。當然,也有些已經轟然倒塌(咳咳… FTX),提醒大家那句名言:「不是你的私鑰,就不是你的幣」可不是一句空話。

    • 兩者的交集
    • 那麼,兩者的重疊點是什麼?它們都能讓你交易加密貨幣,都能提供一個可以輕鬆點擊「買入/賣出」的平台。但理念完全不同

      • 外匯經紀商通常提供的是衍生品(如差價合約 CFD),你是在投機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而不是真正擁有它。
      • 加密貨幣交易所讓你真正買到並持有加密貨幣,不過它們也提供槓桿與期貨等「刺激玩法」。

      簡單來說,外匯經紀商更像在健身房跑步機上跑步——安全、可控、規範;而加密貨幣交易所更像在野外越野跑,自由刺激,但隨時可能崴腳。

      為什麼交易者選擇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加密貨幣

      如果你也好奇,既然閃亮亮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只需點幾下滑鼠,為什麼還有人要通過外匯經紀商來交易比特幣?別擔心,你不是唯一一個這麼想的。不過就像金融界(和生活中)大多數事情一樣,方便與熟悉感往往更能勝出。讓我們看看為什麼這麼多交易者更願意在外匯經紀商那裡進行加密貨幣交易。

      1. 1. 一站式便利

      想像一下,你只需登入一個平台,就能交易 EUR/USD、黃金、WS30 指數,甚至比特幣,而不必切換多個帳戶或記得哪個雙重驗證 App 對應哪個交易所。這就是外匯經紀商的魅力所在——所有交易都在一個地方完成

      對於那些每天都盯著 MT4 或 MT5 的交易者來說,順手加一張比特幣圖表簡直再自然不過。既然你已經熟悉了操作介面,為什麼還要重新學習一個陌生的交易所系統呢?

    • 2. 熟悉的平台(MT4 / MT5 / cTrader)
    • 老實說,大多數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介面就像是在駕駛一艘太空飛船。訂單簿、圖表、深度、幾十種下單方式,足以讓新手頭暈目眩,就連老手都可能犯糊塗。

      而外匯經紀商則堅持使用大家早已熟悉的系統。MetaTrader 雖然稱不上華麗,但勝在簡單、穩定,還能讓你運行自己鍾愛的 EA(智能交易系統),假裝自己沒有再度過度加槓桿。

    • 3. 槓桿與保證金
    • 這是重點。大多數外匯經紀商允許你通過 差價合約(CFD) 方式交易加密貨幣,並提供高達 1:10 或 1:20 的槓桿。這意味著你可以控制的倉位遠大於你的實際保證金。

      當然,槓桿是一把雙刃劍。當比特幣朝著你預期的方向移動時,你可能覺得自己是天才;而一旦方向相反,你就會覺得自己把帳戶餘額「奉獻」給了市場之神。儘管如此,很多交易者依舊鍾愛這種刺激,畢竟有機會放大收益,而經紀商也樂於提供繩子。

    • 4. 信任因素
    • 對一些交易者來說,把錢匯到某個離岸加密交易所,就像把錢包寄給 Instagram 上的陌生人一樣讓人不安。而外匯經紀商(至少是那些受信任的)則必須遵守嚴格的監管規定,包括客戶資金隔離與合規報告。這種額外的監管層級,讓許多交易者更安心。

      當然,不是每個外匯經紀商都完美無缺。但相比那些監管混亂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它就像是從街頭地下賭場走進拉斯維加斯的正規賭場,莊家依舊可能贏得多一點,但至少資金安全有保障。

    • 5. 較低的學習門檻
    • 如果你已經多年交易外匯,那麼在熟悉的平台上切換到加密貨幣幾乎不用重新學習任何東西。就像在你常去的咖啡館點慣常的那杯咖啡——不用解釋、不用驚喜,一切都熟悉又順手。

      對於那些只是想接觸比特幣或以太坊、但不想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的交易者來說,外匯經紀商無疑是最簡單的快捷按鈕。

      在外匯經紀商處交易加密貨幣的弊端

      當然,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加密貨幣並不是一路陽光和彩虹(也沒有蘭博基尼)。事實上,每一個「亮點」背後,往往都藏著一些「小字陷阱」。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不那麼光鮮的部分。

      1. 1. 加密貨幣種類有限

      大多數外匯經紀商只會上架加密貨幣中的頂流明星——比特幣、以太坊,也許慷慨一點會加上索拉納。別指望能找到那些迷因幣、冷門代幣,或你朋友在酒吧裡說的那個下一個爆款項目。

      如果你喜歡在擁有上千種代幣的「加密貨幣自助餐」裡挑選,外匯經紀商的選擇就像是寒酸的旅館早餐。

    • 2. 更高的點差與隱藏成本
    • 在加密貨幣交易所,手續費通常很透明:每筆交易按一定比例收費。而在外匯經紀商那裡,成本常常隱藏在點差裡(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差額)。

      再加上可能的隔夜融資費用(也就是「掉期費」),你的低成本交易可能瞬間不再便宜。經紀商很清楚你是為了方便而來,而方便從來都不是免費的。

    • 3. 沒有真正的資產所有權
    • 重點來了:在大多數情況下,當你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加密貨幣時,你其實並沒有真正購買比特幣。你交易的是差價合約(CFD)或其他衍生品。也就是說,你只是對價格進行投機,而不擁有真實資產。

      所以,別想著把幣轉到私鑰錢包裡、參與DeFi質押、或炫耀自己「長期持幣(HODL)」的信念。通過經紀商交易時,你無法把比特幣轉到硬體錢包,因為你根本沒有任何比特幣。這就像在賽馬下注,卻從未真正見過那匹馬。

    • 4. 只能提取法幣
    • 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如果你想轉出資產,可以直接把幣轉到你的錢包。但在外匯經紀商那?不行。你用法幣入金、用法幣交易、最後也只能提取法幣。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經紀商計劃加入加密貨幣提取功能,但目前仍不普遍。

      如果你的夢想是積攢比特幣、靠加密貨幣生活,那你會失望。外匯經紀商依舊走老派路線:美元、歐元、英鎊。加密貨幣目前只停留在螢幕上。

    • 5. 隔夜費
    • 想在外匯經紀商那裡長期持有比特幣?那就要有心理準備。許多經紀商對持倉過夜收取每日費用。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費用會像白蟻蛀木一樣悄悄蠶食你的帳戶。

      加密貨幣「原教旨主義者」對此不屑一顧——因為在交易所,你可以持幣數年而無需支付一分錢「隔夜費」。但在外匯經紀商處,這更像是你要為「放幣的空間」付租金。

      外匯經紀商與加密交易所的價格是否相同?

      這是一個百萬美元的問題(或者9枚比特幣的問題,取決於行情方向):無論在外匯經紀商平台還是在加密交易所,價格是否一致?

      簡短答案:並不完全相同。

    • 交易所的定價機制
    • 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價格直接來自訂單簿——這是一個實時記錄買賣訂單的系統(其中不乏假裝成人類的交易機器人)。價格由供需決定:買家多則價格上升,賣家多則價格下降。邏輯簡單明瞭。

      關鍵在於流動性。交易所越大,流動性越深,價格就越接近全球平均水平。這也是為什麼像 Binance 或 Coinbase 這樣的頭部交易所價格通常比較一致,而小型交易所可能會離譜一些。

    • 外匯經紀商平台的定價機制
    • 外匯經紀商通常沒有訂單簿。他們的價格來自流動性提供商——也就是大型銀行、做市商或其他交易所。經紀商拿到價格後,加上自己的點差(利潤),再顯示在你使用的 MT4、MT5 或其他平台上。

      雖然外匯經紀商的報價通常跟隨市場整體趨勢,但不會完全與交易所價格一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機場買可樂:還是同樣的可樂,但價格是「機場價」。

    • 點差與滑點
    • 除此之外,經紀商往往會在報價中設置更寬的點差。舉例來說,比特幣在 Binance 的價格是 50,000 美元,而在經紀商平台上可能是 50,100 / 50,300 美元。這 200 美元的差距,就是你為方便所付的成本。

      另外還有滑點,即你點擊下單時的價格與實際成交價之間的差異。加密市場波動劇烈,這種情況非常常見。點差加上滑點,往往會讓交易成本比你想的更高。

    • 套利的可能?
    • 此時聰明的交易者可能會想:「那我就在交易所 50,000 美元買,在經紀商 50,200 美元賣,不就穩賺嗎?」

      遺憾的是,經紀商早已防範這種套利機制。而且差價合約平台與真實交易所之間的套利操作複雜,風險高。更現實的是,經紀商通常會迅速堵上這種「漏洞」。

    • 結論:
    • 外匯經紀商與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價格通常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對於長期交易者來說,這些細微差異影響不大;但對於短線或日內交易者而言,額外的點差和微小的價格偏差可能會明顯增加成本。

      哪種類型的交易者更受益?

      並不是所有交易者都是一樣的。有人喜歡快節奏的短線交易(scalping),有人偏好長期投資,還有人只是喜歡在聚會上說自己「玩加密貨幣」,卻從來沒打開過K線圖。那到底誰更適合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又是誰該乖乖留在加密貨幣交易所?

    • 短線交易者(Scalpers 與 日內交易者)
    • 對於那些活在 5 分鐘圖、靠咖啡和腎上腺素續命的交易者來說,外匯經紀商確實有幾大優勢:

        •     槓桿 可以放大小幅波動帶來的收益;
        •     熟悉的平台(MT4/MT5)方便進行高頻操作;
        •     法幣賬戶 支持快速入金、出金,不用折騰錢包轉賬。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高點差與滑點會迅速吞噬短線交易者微薄的利潤。

        這就像你在跑馬拉松,而有人不斷把終點線往前挪幾步。

      • 長期持幣者(Hodlers)
      • 如果你所謂的「交易」其實是買了比特幣然後打算等到下一個減半週期才打開賬戶,那麼外匯經紀商對你基本沒用。為什麼?

          •     你並不真正擁有加密貨幣;
          •     你無法把它轉到冷錢包;
          •     如果持倉帶槓桿,還得每天支付隔夜費,賬戶會被慢慢榨乾。

          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加密貨幣交易所(或者更安全的私人錢包)才是真正的歸宿。外匯經紀商更適合做投機,而非儲存。

        • 追求監管安全的交易者
        • 有些人在看到類似 「某大型交易所倒閉,數十億美元蒸發」的新聞後,對加密交易所再無信任感。

          對他們來說,一個受監管的外匯經紀商顯然更讓人安心。至少出問題時,還有個監管機構可以投訴,雖然那位監管人員可能只會禮貌地告訴你:「我們正在調查。」

        • 追求多樣性的交易者
        • 如果你喜歡嘗鮮,偶爾炒炒迷因幣、DeFi 代幣,或是任何 Elon Musk 發推提到的項目,那外匯經紀商會讓你失望。他們通常只提供比特幣、以太幣,也許還有瑞波幣,僅此而已。

          交易所顯然勝出,提供成千上萬種可交易資產,從嚴肅項目到名字聽起來像菜譜材料的代幣都有。

        • 混合型交易者(Hybrid Trader)
        • 還有一種聰明的做法:兩邊都用。他們在外匯經紀商上利用槓桿進行短線操作,賺取波動利潤;同時在交易所或私人錢包中長期持有真正的加密資產。

          總結:

          問題是:你應該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加密貨幣,還是老老實實留在加密交易所?

          答案就像交易本身一樣——要看情況而定。

          外匯經紀商提供了方便、熟悉的操作環境、槓桿工具與監管保障。如果你已經在交易外匯,那麼在同一平台上順便加個比特幣或以太幣交易,就像吃完正餐再點個甜點一樣輕鬆。對那些只想投機、賺取短期波動的交易者來說,外匯經紀商確實是一種舒適且簡化的選擇。

          但缺點同樣明顯:幣種少、點差高、隱藏費用多,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根本不擁有任何加密貨幣。如果你的目標是長期持幣、轉移到冷錢包、或深入探索區塊鏈與山寨幣的世界,那外匯經紀商無法滿足你。

          至於價格?通常兩邊差距不大,不至於引發「價格混亂」,但那一點點價差與點差仍可能悄悄蠶食你的利潤。別幻想套利能穩賺,現實是:所謂的「便宜又方便」的交易,往往沒你想的那麼划算。

          最終,這一切都取決於你的交易風格。

            •     想要 方便與短線投機 —— 選擇外匯經紀商;
            •     想要 資產所有權、多樣化與長期投資 —— 去加密交易所;
            •     想要 兩者兼得 —— 也沒問題,許多交易者都是兩邊都玩:用經紀商做短線,用交易所構建長期投資組合。

            關鍵在於:你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加密貨幣並不是錯誤的選擇,它只是另一種交易方式。有的人喜歡原味香草,有的人更愛焦糖脆片。只要你在下勺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就不會被味道嚇到。

            就我個人而言,我偏向老派一點。我喜歡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這樣更方便、更簡單。加密貨幣對我來說只是另一種可交易資產,我能從中賺錢,也不必去操心那些複雜的錢包地址和區塊鏈。如果比特幣暴跌,我平倉離場就行,不用擔心自己會輸到褲子都沒了——因為我其實什麼都沒真正持有。

意見反饋
float feedback icon
LiveChat
livechat
登入 開設帳戶

風險警告 : 交易金融衍生品與槓桿產品具有高度風險

開設帳戶
to top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