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close
float feedback icon livechat
banner of the news detail

外匯交易策略:全球關稅戰

BY Lee W. | Updated October 14, 2025

image of the news' author

Financial Analyst/ Guest author, RADEX MARKETS

Lee W. is a seasoned professional trader with over 10 years of experience. Passionate about sharing valuable expertise and unique market insights, Lee W. now serves as an external and independent market analyst for RADEX MARKETS.

查看更多

SHARE

facebook icon instagram icon twitter icon share link icon


如果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有一個工具箱,那裡面大概不會有扳手、螺絲起子,甚至也不會有捲尺。

不,那裡面只有一個閃閃發亮的大錘子,上面寫著——「關稅」。而他,可太喜歡揮舞它了。

對普通美國選民來說,徵收關稅聽起來像是一次愛國行動:「讓美國再次買美國貨」。但對企業來說,這更像是一筆從天而降的額外成本。而對外匯交易者而言?關稅簡直就是源源不斷的禮物,就像一部劇情詭異、時而令人哭笑不得的電影。

不過,先別急著往下衝。要明確一點:關稅不僅僅是為了保護美國的鋼鐵廠,或讓最新款的耐吉鞋變得更貴。它的影響會**波及整個全球經濟,**動搖投資者信心、推高通膨、攪亂市場,而對我們來說,最關鍵的是:它會讓貨幣市場像熱鍋裡的爆米花一樣亂蹦。

想像一下:每當川普宣布新一輪關稅(通常伴隨著深夜電視購物廣告式的戲劇性演出),全球外匯交易員都會立刻貼近螢幕,低聲嘀咕:「又來了。」因為當關稅消息一出,美元可能會因為避險情緒而飆升,也可能因通膨擔憂而下跌;新興市場貨幣要麼被打得暈頭轉向,要麼僥倖躲過關稅子彈而小幅反彈。總之,川普的貿易戰對外匯交易員來說,要麼是噩夢,要麼是腎上腺素狂飆的刺激體驗。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拆解川普的關稅執念,看看真正買單的是誰,更重要的是,探討這些政策如何影響貨幣市場。別擔心,我們會保持輕鬆的語氣(畢竟貿易戰已經夠讓人焦慮了),適度調侃其中的混亂,也幫助外匯交易員看清:在這場關稅風暴裡,風險與機會究竟藏在哪裡。

為什麼川普鍾愛關稅(以及外匯交易員為什麼該在意)

唐納德·川普談起關稅的熱情,就像有些人談論他們最愛的番茄醬,充滿激情、自信滿滿,而且堅信「它什麼都能搭配」。鋼鐵?加關稅。汽車?也加關稅。藥品?管它呢,也來一點關稅。在川普看來,只要能跨越國境的東西,就該背上那筆漂亮又肥厚的進口稅。

當然,公平點說,川普自認為是有道理的,而且這些理由在他眼中無懈可擊。官方說法大致是這樣:徵收關稅可以鼓勵美國人多買「美國製造」的產品、透過額外稅收增加財政收入,並縮小那惱人的貿易逆差(也就是美國進口多、出口少的差距)。用他的話說,美國多年來被「外國人掠奪」,所以關稅就是他「把帳單寄回去」的方式。

但有趣(也有點混亂)的地方在於,關稅在川普手中不只是貿易工具。他常常把關稅和幾乎任何議題綁在一起。這一週是為了保護美國就業;下一週則變成對墨西哥施壓,要求加強邊境安全;甚至有一次,他威脅要對與俄羅斯做生意的國家徵稅,除非烏克蘭在50天內奇蹟般恢復和平。換句話說:關稅對川普來說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談判籌碼、施壓手段,甚至是他當日心情的擴音器。

而對外匯交易員而言,這正是好戲的開始。因為每當川普一開口談關稅——無論是精心策劃的政策,還是先說再看的即興發言,市場都會立刻做出反應。有時美元會因為避險情緒而走強;有時卻下跌,因為投資者擔心進口成本上升會帶來更高的通膨、更慢的經濟成長,以及一個心情更糟的聯準會。

至於被波及的外幣?往往也是被拖下水的無辜者。墨西哥披索、人民幣、加幣、日圓——都在川普的關稅戰中坐過雲霄飛車。今天因為新關稅暴跌,明天又因為談判有進展而反彈。各國政府被折騰得筋疲力盡,但對喜歡波動的交易員來說?這簡直是天堂。

所以,外匯交易員為什麼要關心川普的「關稅情緣」?因為關稅就像市場的咖啡因——讓市場瞬間清醒、貨幣瘋狂跳動、讓你目不轉睛地盯著交易螢幕。無論你愛他還是恨他,川普都已把關稅變成市場最具震撼力的武器之一。而對聰明的外匯交易員來說,這正是機會所在。

世界上最偉大的「關稅秀」(誰在為此買單?)

如果政治是一場戲劇,那麼川普的關稅政策無疑就是百老匯級別的大製作。一開始只是零星的幾項關稅,如今已演變成全球範圍的經濟巡迴表演。

讓我們來看看這場《關稅精選集》的精彩片段:

    •     對鋼鐵和鐵進口徵收 50% 關稅:美國是僅次於歐盟的全球第二大鋼鐵進口國,這項政策相當於在全球金屬市場門口掛上了「禁止入內」的標誌。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的出口商都痛苦地皺眉,他們的貨幣也隨之下跌。
    •     對銅徵收 50% 關稅:因為顯然,只要是閃亮又工業味十足的東西,川普都要在它上面設個收費站。
    •     對外國製造的汽車及零部件徵收 25% 關稅:想像一下,你在德國造好一輛車,漂洋過海送到美國,卻發現它的價格比一艘豪華遊艇還貴,全拜關稅所賜。
    •     威脅對藥品徵收 200% 關稅:是的,你沒看錯,200%。當然,以川普一貫的風格,沒有人知道這是否真的會落實。交易員只是聳聳肩:「這是真的嗎?還是今天又是個普通的星期一?」
    •     取消所有 800 美元以下商品的全球關稅豁免:這聽起來也許很無聊,但對喜歡在 Shein 或 Primark 上買便宜貨的消費者來說,這簡直是噩耗。從此以後,「撿便宜」變成了「抗通膨」。

    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針對特定國家的懲罰性關稅。川普宣布對幾乎所有進口商品徵收基礎關稅 10%,然後再根據他覺得「美國被哪個國家欺負得更慘」來上調比例:

      •      印度與巴西被徵 50%;
      •      南非 30%;
      •      越南 20%;
      •      印尼與菲律賓各 19%;
      •      日本與韓國各 15%;
      •      加拿大?在原有關稅基礎上再加 35%。(顯然,楓糖漿外交沒起作用。)
      •      英國幸運地拿下了 10% 的友情價,是目前最低的,但仍需為汽車和鋼鐵支付關稅。不過,這筆交易也「花」了英國納稅人一場鋪張的國事訪問。

      而在這場混亂中,川普與歐盟達成了一筆交易:歐洲商品關稅定為 15%,以換取部分美國商品零關稅待遇。川普稱其為「史上最偉大的協議」。交易員則稱之為「沒那麼糟的協議」。

      那麼,為什麼外匯交易員要關心這場關稅馬戲?因為關稅對不同國家的衝擊並不均衡。對印度或巴西商品徵收 50% 關稅,會讓投資者對這些經濟體感到擔憂,從而削弱 印度盧比(INR) 或 巴西雷亞爾(BRL)。而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貨幣,如 歐元(EUR) 或 英鎊(GBP) 則可能獲得短暫提振。

      至於美元?它處在這場戲的正中央,有時作為避險貨幣上漲,有時又因通膨擔憂而搖擺。每一條關稅新聞都像是一陣鼓點:你永遠不知道,美元下一秒是要謝幕鞠躬,還是被自己的鞋帶絆倒。

      關稅在紙面上看似只是無聊的稅收政策,但在現實中,它們讓外匯市場坐上了永不停歇的雲霄飛車。或者正如交易員會說的那樣:「謝謝你的波動性,總統先生。我們還能再玩一局嗎?」

      當關稅遇上外匯:骨牌效應

      關稅看似只是對進口商品徵收的簡單稅收,但在金融世界裡,它更像是一串漫長又搖搖欲墜的骨牌。而倒下的最後一塊?沒錯,就是貨幣市場

      整個連鎖反應通常是這樣展開的:

        • 1. 關稅上調:進口商突然面臨從鋼鐵到服裝等各類商品更高的成本。
        • 2. 物價上漲:企業不會自己吸收成本,他們會把費用轉嫁給消費者。恭喜你,你的下一瓶法國紅酒可能正資助著一場關稅戰。
        • 3. 通膨上升:經濟學家和央行官員開始對著咖啡皺眉。
        • 4. 聯準會出手:若通膨升得太高,可能加息;若經濟成長放緩,又可能降息。不論哪種情況,外匯交易員都死盯著鮑爾的每一句話。
        • 5. 匯率波動:美元可能因加息預期走強,也可能因經濟放緩擔憂而走弱。而那些被關稅波及的國家貨幣,人民幣、披索、雷亞爾等也被一併拖下水。

      舉個真實的例子:當川普對越南和印尼提高關稅時,Nike 和 Adidas 突然面臨數十億美元的額外成本。兩家公司隨後宣布調漲美國市場價格,這直接推高了美國的通膨數據,也讓市場開始猜測聯準會的下一步行動。對於交易員來說,這意味著 USD/JPY、EUR/USD,甚至 USD/VND 等貨幣對的劇烈波動。

      這就是為什麼外匯交易員不僅關注關稅新聞,而是對其痴迷。關稅帶來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正是外匯市場的「火箭燃料」。每一項新宣布都可能瞬間顛覆市場情緒,前一刻美元看似無懈可擊,下一刻就像企鵝一樣東倒西歪。

      當然,當企業與消費者為高物價和供應鏈中斷苦惱時,外匯交易員卻往往看到機會。波動意味著更寬的交易區間、更劇烈的走勢、更多的入場機會,無論是日內交易還是波段交易皆然。這當然緊張刺激,但如果你曾在 USD/CAD 上抓到完美突破後,默默對川普說了一句「謝謝」,你絕不是一個人。

      所以,當關稅消息出現時,不要只想到工廠和貨櫃。想想連鎖反應:通膨、利率、央行政策……因為這才是匯率真正開始「跳舞」的地方。而在外匯世界,這個舞池,就是資金流動的主戰場。

      贏家、輸家與貨幣雲霄飛車

      就像一檔高收視率的真人秀,川普的關稅大戲中也有贏家與輸家——雖然贏通常只是比別人輸得少一點。而在外匯市場裡,一個國家的痛苦,往往是另一個國家的機會。

      先來看輸家。

      榜首毫無懸念:美國消費者。關稅目標是外國生產商,但最終買單的還是美國人——因為企業會把更高的進口成本轉嫁到售價上。衣服、咖啡、電子產品、玩具,甚至你心愛的空氣炸鍋,全都因關稅而漲價。通膨爬升、家庭預算吃緊,而外匯交易員則精神一振,等待美聯準可能的政策動作。

      第二類輸家是被直接打擊的國家

      如果你是巴西、印度或加拿大,被徵收 35–50% 的出口稅,這是不小的打擊。經濟增長放緩、投資者信心動搖,而在外匯層面,貨幣往往首當其衝。巴西雷亞爾(BRL)印度盧比(INR)加拿大元(CAD) 都在川普的關稅錘下度過了不少不眠之夜。

      當然,美國製造商也未能倖免。現代汽車的零部件往往要跨越多個國界,每一次跨境都要繳更多稅。成本上漲、利潤下降、企業投資意願減弱——關稅打擊面可謂全面。

      接下來是贏家。

      有趣的是,那些成功避開關稅與美國達成優惠協議的國家,反而能從中受益。比如歐盟,與美國談成 15% 的關稅,而不是 50%。這就像你在買奢侈包時砍價成功——雖然依然貴得離譜,但你會覺得自己賺到了。他們的貨幣(如歐元)也可能因市場對「達成協議」的樂觀情緒而短期上揚。

      另一個贏家?外匯交易員。沒錯,真是他們。當全世界抱怨物價和經濟疲軟時,交易員卻搓著手期待更多波動。關稅讓主要貨幣對(EUR/USD、USD/JPY)、新興市場貨幣(USD/MXN、USD/BRL),甚至避險資產(JPY、CHF)都進入狂飆模式。如果你熱愛波動(老實說,大多數交易員都愛),那川普的關稅就像聖誕節提前到了。

      最後一個贏家是——黃金。每當關稅攪亂市場、風險升溫,投資者就會湧向避險資產。金價上漲、美元走弱,而外匯交易員則紛紛打開 XAU/USD 圖表。關稅原本不是為了推高貴金屬,但它確實讓黃金維持在歷史高位。

      總而言之,關稅幾乎每週都在重新洗牌,決定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對外匯交易員來說,這意味著一場又一場的雲霄飛車體驗。今天你選的貨幣還在飆升,明天可能就墜落谷底。不過嘛——要是沒有點混亂,交易還有什麼樂趣呢?

      關稅與美元:一場愛恨交織的關係

      美元與關稅的關係相當複雜,就像一場分分合合的肥皂劇。有時候關稅讓美元顯得強勢又可靠,有時候卻讓它變得緊張不安,一切都取決於投資者如何解讀市場信號。

      在這段「愛情故事」的一面,關稅可能讓美元走強。為什麼?因為當全球市場受到驚嚇時,比如川普突然對加拿大楓糖漿徵收 50% 的關稅,或威脅對藥品徵收 200% 的關稅,投資者就會逃向避險資產。而排在黃金和日圓旁邊的頭號避險貨幣,正是美元。恐懼讓人們緊抱美元,把它當作金融世界的救生筏。

      但另一面則是「恨」。關稅同樣可能傷害美元,因為它會推高進口成本,引發通膨,並拖慢經濟增長。物價上漲意味著美國民眾在日常必需品上花得更多、在其他商品上花得更少,從而拖累 GDP。如果經濟增長放緩,美元往往隨之走弱。在某些情況下,交易員甚至會押注美聯準降息以減緩衝擊,從而進一步壓低美元。

      結果就是:美元的表現像個叛逆的青少年,一會兒因為增長憂慮而摔門走人(走弱),一會兒又因為避險需求而成為焦點(走強)。對外匯交易者來說,這讓美元相關貨幣對,尤其是 EUR/USD、USD/JPY 和 GBP/USD,在關稅風暴中格外刺激、變化莫測。

      更妙的是,同一條關稅新聞可能在不同情緒下引發相反反應。如果市場恐慌,新一輪關稅可能推高美元;但若市場認為這會傷害美國經濟,美元反而可能下跌。重點不在於數字本身,而在於市場選擇相信的「故事」。

      所以,當你在關稅混亂中進行交易時,別指望美元給你明確方向。它不是忠誠的夥伴,而是一張王牌。而在外匯市場中,這種不可預測性並不一定是壞事,只是意味著更多獲利(或虧損)的機會。

      貿易戰即貨幣戰

      歷史告訴我們,貿易戰從來不會安分守己。當一個國家對鄰國商品加徵關稅,最終總有人會開始動匯率的念頭。歡迎來到貨幣戰的世界——金融版的「亂拳打死老師傅」。

      以中美為例。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時,北京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結果?人民幣被允許走弱。更便宜的人民幣讓中國出口更具競爭力,從而抵消部分關稅衝擊。對川普而言,這是「操縱匯率」;對交易員而言,不過是星期二的日常。

      而中國並不孤單。面對重稅的其他國家,如巴西、印度甚至加拿大,也可能讓本幣貶值,以維持出口吸引力。有時這是政策選擇,有時只是緊張的投資者撤資,但結果都一樣:外匯市場瞬間活躍起來。

      當然,川普也不是省油的燈。他不止一次暗示,美國也該讓美元走弱。邏輯很簡單:如果關稅讓美國產品在海外變貴,那美元貶值就能幫出口商維持競爭力。即便華盛頓沒有真正行動,這種暗示本身就足以讓外匯市場炸開鍋。

      這就是為什麼關稅與外匯密不可分。關稅從不是單純的進口稅,它同時觸發央行行動、匯率干預與市場心理變化。事實上,許多交易員認為,每一場大型貿易戰最終都會演變成貨幣戰。畢竟,如果你不能靠提價取勝,那就靠貶值來贏。

      對交易者來說,這意味著你必須一眼盯著關稅,一眼盯著央行言論。因為當關稅落地時,匯率的棋局就開打了:中國會繼續讓人民幣走弱嗎?美聯準會干預嗎?南非或越南這樣的新興經濟體會放任貨幣貶值以維持競爭力嗎?

      總之:一旦關稅登場,貨幣戰就不會遠。對外匯交易員而言,這意味著更多波動、更多機會。

      交易員如何在關稅亂流中航行

      關稅可能讓政客頭疼、讓企業 CEO 徹夜難眠,但對外匯交易員來說,這只是瘋狂遊戲的一部分。訣竅不是逃避混亂,而是學會在浪潮中衝浪而不被拍翻。那該怎麼在關稅風暴中穩住陣腳、不至於賠光老本(或帳戶)?讓我們一步步拆解。

        • 1. 像鷹一樣盯新聞(或者像喝了十杯咖啡的鸚鵡)
          關稅公告往往毫無預兆,有時在記者會上突然拋出,有時凌晨兩點在推特上冒出來。如果你交易美元相關貨幣對(USD pairs),就不能忽視新聞。隨時準備好經濟日曆,刷新新聞推送。畢竟在川普的世界裡,政策是「即時」制定的。
        • 2. 預期波動,而非方向
          許多交易員誤以為關稅出台後美元一定會漲或跌。但真相是:要看當下背景。有時關稅提升了避險需求,讓美元走強;有時則嚇壞投資者,讓美元走弱。與其押注單一方向,不如為雙向劇烈波動做好準備。
        • 3. 做好對沖或防護
          如果擔心被波動碾壓,可以考慮建立對沖倉位或收緊止損。關稅消息能輕易突破技術支撐或阻力,就像推土機撞破籬笆。明智的風險管理能讓你活得更久,好迎接下一個機會。
        • 4. 關注避險資產
          當關稅戲碼升溫,投資者往往湧入避險貨幣,如日圓(JPY)瑞士法郎(CHF),或避險商品如黃金(XAU/USD)。一旦出現重大關稅新聞,觀察這些資產的走勢,它們可能成為美元動盪時的「救生索」。
        • 5. 放大視角
          關稅可能短期擾動市場,但別忘了長期格局。如果關稅推動通膨上升,央行的政策反應可能影響匯市數月甚至數年。對精明的波段交易者來說,那才是真正的機會所在。
        • 6. 擁抱混亂(但要有分寸)
          說實話:波動是外匯市場的生命線。沒有波動,圖表就跟煎餅一樣平。關稅帶來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意味著價格會動。只要風險控制得當,這些日子往往能成為你最賺錢的時刻。

      換句話說:當關稅新聞炸出時,別慌。保持好奇,靈活應變。記住,每一次關稅風波,都是全球金融肥皂劇的新一集。至於被川普的一條推文「秒爆止損」?別擔心,全世界一半的交易員都在陪你。

      關稅的未來:大交易還是大混亂?

      那麼,川普的關稅政策接下來會走向何方?如果歷史(以及他的 Truth Social 帳號)能提供任何線索,那就是:川普的貿易政策唯一可預測的,就是它的不可預測性。前一天他還威脅對藥品徵收 200% 的關稅,第二天就宣布與歐盟達成「史上最大交易」。試圖猜測他下一步行動的交易員,感覺就像在賭場裡轉輪盤——靠的是運氣,不是邏輯。

      以下是幾種可能的情景:

        • 1. 升級路線:關稅可能繼續擴大、加深,把更多國家和商品拖入交火區。這意味著價格上漲、全球緊張局勢升溫,而外匯市場將迎來煙花表演般的波動。在這種情況下,避險貨幣(如日圓 JPY、瑞士法郎 CHF)和黃金通常會隨新關稅消息持續上漲。美元可能在短期內因避險需求走強,但最終會因經濟增長放緩而承壓。
        • 2. 談判拉鋸戰:這是川普最喜歡的套路:先宣布關稅,再威脅加碼,接著在「更好的交易」面前退讓。對外匯市場而言,這意味著雲霄飛車式的波動。一天 USD/JPY 飆升,隔天又暴跌。歐元、英鎊、人民幣、披索都在搖擺不定。對交易員來說,這是波動的天堂;對各國政府來說,卻是噩夢。
        • 3. 世紀大交易(又名奇蹟場景):關稅能否促成真正持久的貿易協議?也許吧,但別抱太大希望。即使達成協議,市場也常常保持懷疑態度,把每次握手都當成拍照秀。不過,如果真出現突破性進展,市場可能會回穩,全球增長預期上升,風險敏感型貨幣(如澳幣 AUD、紐幣 NZD、加幣 CAD)也可能獲益上漲。

      對外匯交易員來說,真正的重點是:無論關稅往哪個方向發展,貨幣市場都不會閒著。波動不會消失,而隨之而來的機會也不會缺席。

      所以,這是「大交易」還是「大混亂」?也許兩者兼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川普還在揮舞他的關稅大錘,外匯交易員就不會覺得無聊。

      總結:關稅、推文與交易螢幕

      如果川普的關稅冒險告訴了我們什麼,那就是:全球貿易從來不簡單,也從不安靜。關稅的漣漪從工廠、董事會一路傳到超市貨架,但對外匯交易員來說,真正的戰場在交易螢幕上。

      每一次新的關稅宣布,都可能震盪貨幣、推高黃金、動搖新興市場,甚至讓最老練的交易員都得深呼吸穩心神。美元依舊情緒多變,其他貨幣也在各自的節奏裡起舞,既受經濟現實驅動,也受市場情緒牽動。

      然而在這場混亂中,對交易員來說仍有一線希望:機會。波動是外匯的生命線,而川普的關稅政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波動。只要你能做好風險管理、緊盯新聞、保持幽默感,你就能在這片動盪的市場中航行,甚至從中獲利。

      無論未來是關稅升級、達成協議,還是市場繼續像颶風中的雲霄飛車一樣搖擺,有一點是確定的:在川普關稅時代的交易,絕不會無聊。對於那些熱愛行動、享受不確定性、甚至能笑看深夜推文的交易員來說,這就是終極的舞台。

      記住:關稅或許會推高物價、拖慢增長、讓 CEO 頭疼,但在外匯世界裡,它只是全球市場長篇故事中的又一章。繫好安全帶,保持警覺,帶上你的幽默感——因為在這場遊戲裡,推文很快、關稅很重,而機會,不會等人。

意見反饋
float feedback icon
LiveChat
livechat
登入 開設帳戶

風險警告 : 交易金融衍生品與槓桿產品具有高度風險

開設帳戶
to top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