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金属大幅抛售
● 道琼斯指数创下历史新高
● 财报季全面升温
黄金遭遇重创
贵金属市场昨日经历了重大挫折,黄金录得十多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周二暴跌超过 5%。白银表现更差,一天下跌约 7%。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戏剧性的事件,但乍看之下,这次回调似乎主要是技术性调整。多位分析师此前已警告,近期贵金属市场过热,回调在所难免。美中贸易关系的缓和,削弱了避险交易的吸引力,也成为部分获利了结的导火索。起初,资金似乎流向比特币,比特币在贵金属暴跌期间一度冲高至 11.4 万美元,但随后在数小时内回吐涨幅。
美政府关门持续
推动贵金属上扬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美国政府目前已关门三周,许多市场通常依赖的经济数据尚未发布。金融市场对于美国经济的真实状况仍一无所知,而当这些信息最终重新公布时,市场预期可能需要迅速调整。劳动力市场的意外变化,或通胀数据的波动,都可能影响未来降息预期,从而改变贵金属的走势。目前仍未有任何达成协议的迹象。
财报季升温
通用汽车(GM)、3M 公司(MMM)与可口可乐(KO)发布的强劲财报,带动道琼斯指数 ( DJI )
昨日创下历史新高。其他美国股指则变化不大,投资者耐心等待特斯拉(TSLA)今日稍晚公布的季度财报。财报季才刚刚开始,下周微软(MSFT)、谷歌母公司 Alphabet(GOOG)、Meta、苹果(AAPL)及亚马逊(AMZN)都将陆续发布财报。
#黄金 #道琼斯指数 #财报
1. 前言——「关门秀」
啊,美国最经典的三大国民娱乐:棒球、苹果派,还有——政治僵局。每隔一段时间,美国政府就会提醒世界:即使是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也会因为「谁该掏钱」而吵得不可开交。结果呢?就是所谓的政府关门,华盛顿版的「冷静一下吧」。
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办公室争执。政府关门时,联邦雇员被迫放无薪假,关键公共服务停摆,而全球市场则像喝了太多浓缩咖啡一样开始抽搐。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这是一场麻烦。但对外汇交易员而言?这是世界最大金融仪表盘上闪烁的红色警报灯。美元——全球金融体系的支柱——每当华盛顿政治剧登上舞台,就会出现动摇。而当全球储备货币晃动时,每一个货币对都能感受到震动。
所以,如果你曾好奇:为什么美国国会的预算吵架会让 欧元/美元 或 美元/日圆 跳探戈?这篇就是你的终极指南。
2. 什么是「政府关门」?
先从基础讲起,所谓政府关门,就是国会无法就联邦政府的拨款达成共识。打个比方,这就像一家人:爸爸想买新车,妈妈想修屋顶,结果两人吵到天亮,电费没人付,家里灯都被断了。
在美国,政府的财政年度在 9 月 30 日结束。如果国会在此之前没有通过新的预算案,或至少一个临时拨款法案(即所谓的 continuing resolution),政府就失去了合法的花钱权。此时,所有「非必要业务」都会暂停,大量政府雇员被通知:「等政客和好了再来上班。」
而所谓的「必要人员」,例如空管、军人、联邦执法人员,虽然必须继续上班,但关键是:他们通常要等到关门结束才能领到薪水。想象一下:被要求维持国家运作,却拿不到工资……士气肯定爆表吧?
政府关门其实并不罕见。自 1976 年以来,美国已经发生了超过 20 次关门,从短暂几天到全面对峙都有。其中最长的一次是 2018–2019 年那次,整整 35 天——就像一部没人想看的「政治连续剧」。
那段时间,全国公园关闭、食品检查停摆、经济数据发布延迟、退税卡住,数百万美国人都在想:全球最大经济体是不是忘了交账单?
而当华盛顿打喷嚏时,全球市场就感冒了。因为虽然美国国内运转放缓,但全球的交易员、投资者与央行都在注视这一幕——而他们最讨厌的,正是「关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3. 对经济与就业的连锁影响
当美国政府关门时,不只是政客停下手中的工作,还有数十万普通人也被迫停工。联邦雇员要么被迫休假无薪,要么继续上班但只能期待「迟早会拿到钱」。这简直是爱国精神的终极考验「先工作,报酬嘛……以后再说吧。」
政府关门几乎波及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公园关闭(别想在大峡谷打卡自拍了),护照办公室停摆(度假计划泡汤),就连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都得缩减运作——在流感季节听起来真是「令人安心」。
更严重的是:政府关门意味着美国政府不再花钱。而当经济中最大的「消费者」突然掏不出钱包时,冲击波会迅速扩散。依赖政府项目的承包商失去订单,为这些承包商供货的小企业也受波及。很快,消费者信心骤降,因为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一切才能恢复正常。
经济学家估计,每持续一周的政府关门,都可能让美国GDP损失数十亿美元。这不仅是冷冰冰的数字,它意味着真实的工资、账单和家庭的不安。在 2018–2019 年那场创纪录的政府关门中,大约有 80 万名联邦雇员被迫休假或无薪工作。许多人不得不依靠食物银行或兼职维持生活。所以,当政客们说「只是暂时的」时,对许多家庭来说,这感觉更像是一场财务地震。
从商业角度来看,混乱同样蔓延。企业推迟招聘,投资停滞,「观望气氛」比华盛顿甩锅还要传播得快。整个经济体仿佛在屏住呼吸,希望「大人们」能尽快商量好要买哪些杂货。
当然,对美国生产力来说这是坏消息,但对市场波动性来说,却是天大的好消息,这正是外汇市场开始兴奋的时刻。因为当交易者看到全球最大经济体按下暂停键时,他们会开始思考:「嗯……美元现在还安全吗?」
4. 外汇基础课:为什么交易者应该在意
为什么华盛顿的一群政客吵架,就能让外汇市场像喝了双份浓缩咖啡一样紧张?原因很简单:美元不仅是美国的货币,而是全世界的事。
大约有 90% 的外汇交易都与美元有关。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是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定价基准,也是市场动荡时投资者寻求避险的「金融安全毯」。所以,当负责管理美国政府的人连预算都谈不拢时,全球的交易者都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仓位。
在政府停摆期间,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会受到打击,并不是因为美国真的没钱了,而是因为这种政治闹剧让投资者感到不安。政治混乱意味着不确定性,而在外汇市场中,不确定性就像是在波动性的火堆上浇了一桶汽油。
通常情况下,会出现以下几种反应:
●
避险货币(如日元JPY和瑞士法郎CHF)会受到更多关注。市场紧张时,交易者倾向于转向这些历来稳定的货币。
●
美元(USD)短期内可能会走弱,尤其当停摆时间过长或威胁到经济增长时。
●
同时,黄金价格往往会上涨,毕竟,当华盛顿显得不稳定时,闪闪发光的金属看起来更可靠。
换句话说,政府停摆会引发一场全球货币的「肥皂剧」。全球交易者开始调整仓位,不是因为基本面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市场的情绪变了。
而情绪,或者说「市场情绪」,有时对市场的推动力不亚于经济数据。讽刺的是,在政府停摆期间,我们往往连数据都拿不到。像非农就业数据(NF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国内生产总值(GDP)等重要经济报告可能都会被推迟,因为那些负责发布的人此时正被迫待在家里。
于是,交易者陷入一种奇怪的境地:必须在没有常规基本面线索的情况下预测市场走势。这就像在浓雾中驾驶飞机,你大概知道该往哪飞,但仪表盘的数据可能不太对。
这时,技术分析往往成为交易者最好的朋友。没有新的经济数据时,价格图表、形态与指标就成了唯一可依赖的导航工具。
总结一下:在政府停摆期间,外汇交易者不仅在观察华盛顿,还在观察所有正在观察华盛顿的人。这是一场由紧张、猜测与机会交织而成的巨大反馈循环。
5. 历史实例:政府停摆与美元
如果你认为政府停摆只是理论上的危言耸听,历史早已给出了现实的例子。多年来,美元在政治僵局的节奏中时而翩然起舞,时而跌跌撞撞。
以 2013 年的政府停摆 为例,当时持续了 16 天。那段时间,投资者亲眼见识了美国政治的「真人秀」。美元兑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略有走弱,因为交易者担心经济数据发布延迟以及财政长期不稳的风险。美元并没有崩盘,毕竟它仍是美元,但市场波动明显加剧。这次事件提醒交易者,即便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也难免陷入政治闹剧。
再来看 2018–2019 年的停摆,这是史上最长的一次,持续 35 天。到第三周时,市场情绪已是焦虑夹杂着看戏般的无奈。美元出现小幅波动,更关键的是,美国国债收益率 随之起伏,投资者开始担心政府能否按时履行财政义务。风险厌恶型交易者纷纷转向避险资产,如黄金和日元,而股市在不确定性中也频频「打喷嚏」。
这些例子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外汇市场对「不确定性」的反应往往比对「真正的财政危机」更强烈。换句话说,问题不在于政府真的没钱,而在于“混乱的印象”足以引发交易者的行动。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 经济数据延迟。停摆期间,像非农就业(NFP)或通胀数据这类重要报告都会被推迟,而这些数据原本是影响美元强弱的关键。数据缺失时,交易者只能依赖技术分析,或凭推测调整仓位,这正是短线波动的温床。
简而言之,历史告诉我们:虽然美元在政府停摆期间很少「崩溃」,但外汇市场确实会紧张起来,避险货币表现亮眼,而交易者必须准备好应对突发行情。这就像看着你的奶奶玩滑板——你知道她一定会动,但你不确定结果会怎样。
6. 短期与长期外汇影响
谈到政府关门,外汇交易员需要理解短期混乱与长期基本面之间的区别。
短期影响:
●
波动性飙升是常态。货币可能因谣言、政治声明,甚至政客的一条推文而剧烈波动。
●
避险资产如日圆 (JPY)、瑞士法郎 (CHF) 和黄金通常受益,因为交易员在华盛顿解决其混乱局面时寻求稳定性。
●
美元可能突然走弱,特别是当关门延迟重要经济报告发布时。交易员突然不得不在没有常用的非农就业、CPI 或 GDP 数据「指南针」的情况下,在「黑暗水域」中航行。
例如,在 2013 年关门期间,美元/日圆货币对出现突然波动,因为交易员重新调整头寸,尽管经济本身并没有直接威胁。这完全是关于感知风险——在交易中,它与实际风险一样真实。
长期影响:
●
如果关门时间短暂,美国经济的长期基本面通常会占上风。一旦政府恢复正常运作,美元就会重新走强。
●
然而,反复关门可能会逐渐削弱全球对美国治理的信心,在投资者眼中引发可靠性问题。这可能逐渐影响投资流向、美国国债收益率,以及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
交易员还需要考虑对增长、通胀和利率的连锁影响——延迟的数据发布可能推迟央行决策或市场反应,使长期定位变得更加棘手。
简而言之,交易员必须分层思考:政治混乱驱动的短期波动,以及基本经济实力指导的长期定位。
关键点?如果美元在关门期间下跌,不要恐慌。相反,将其视为战术交易的机会———特别是如果你正在关注避险货币对或等待数据更新。
7. 更宏觀的視角——全球對美國的信心
政府關門不僅僅是國內的不便,它會向全世界發出漣漪。畢竟,美國不是普通國家,它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主導儲備貨幣的發行者,也是全球貿易和金融的主要參與者。當華盛頓按下暫停鍵時,全球投資者都會注意到。
反覆的關門會隨著時間侵蝕信心。外國政府、央行和全球投資者開始質疑:*「我們能依賴美國管理好財政並保持經濟順暢運行嗎?」*如果不確定性開始變得常態化,他們可能會調整投資組合,減少美元持倉,分散到其他貨幣,甚至增加黃金和其他資產的持有量。
不過,也不全是壞消息。美國經濟具有韌性,投資者明白關門通常是政治戲劇,而非實際的金融崩潰。儘管如此,不可否認的是,頻繁的政治僵局會增加持有美元資產的風險溢價。
從外匯角度來看,這意味著:
●
短期緊張情緒可能轉變為長期波動,尤其是當關門變得頻繁時。
●
全球投資者可能尋求貿易結算和儲備的替代方案,讓其他貨幣,如歐元(EUR)或日圓(JPY),偶爾迎來高光時刻。
●
甚至與美元掛鉤的大宗商品,如石油和黃金,也可能因交易者對美國穩定性認知的變化而出現價格波動。
簡而言之,全世界都在盯著華盛頓,就像它是真人秀的主舞台。每次關門都在提醒人們,政治僵局不僅讓美國人沮喪,它還會推動外匯市場、動搖投資者信心,有時甚至讓國外央行皺起眉頭。
對交易者的啟示?關注大局。這不僅關乎今天的價格走勢,更關乎反覆的政治不確定性如何隨著時間微妙地塑造市場心理。
8. 交易员如何应对政府关门
到目前为止,您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政府关门、它如何影响经济,以及为什么外汇市场会变得敏感。现在来到关键问题:如何在这些政治混乱中进行交易而不至于血本无归?
以下是一些在政府关门期间生存——甚至可能获利——的实用建议:
1. 密切关注避险货币
●
当华盛顿陷入争吵时,交易员通常会涌向日圆(JPY)、瑞士法郎(CHF),当然还有黄金。
●
观察这些货币可以提供风险情绪的线索。如果它们走强,说明市场正处于紧张状态。
2. 在波动期间降低杠杆
●
政府关门可能导致货币对突然大幅波动。使用高杠杆就像玩抛刀杂技——非常刺激,但一旦失手就会很痛。
●
缩小风险规模可以帮助您在波动中生存,避免陷入追加保证金的噩梦。
3. 追踪美国国债收益率和市场情绪
●
美国政府债券仍被视为安全资产,但如果投资者担心付款延迟,收益率可能会波动。
●
国债收益率的变化通常会影响美元,因此密切关注它们至关重要。
4 为震荡走势做好准备
●
延迟发布的经济数据通常会在关门结束时一次性公布。预期美元及相关货币对会出现剧烈、不可预测的波动。
●
这有点像坐过山车:抓紧扶手,享受旅程,避免在过程中冲动交易。
5. 明智地使用技术分析
●
当基本面数据冻结时(如 NFP 或 GDP 报告),图表和指标就成为您最好的朋友。
●
支撑位和阻力位、趋势线以及动量指标可以在经济新闻暂停时指引您的交易。
6. 保持冷静并保持全局观
●
请记住:政府关门只是政治上的小插曲,而非经济崩溃。
●
短期波动可以创造机会,但耐心是关键。有时候最好的交易策略就是静待尘埃落定。
简而言之,将政府关门视为风险事件而非灾难,可以让交易员保持理性,保护资本,甚至可能从增加的波动性中获利。如果一切都失败了,请记住一点安慰:华盛顿的僵局不幸地并非什么新鲜事。
9. 结论——政治、耐心与价格行为
那么,从政府关门的旋风中我们学到了什么?首先,华盛顿热爱戏剧性,有时这种戏剧性会溢出到全球市场。联邦雇员被迫休假,基本服务捉襟见肘,全球各地的交易员开始紧张地盯着美元,就像美元欠了他们钱一样。
对外汇交易员来说,政府关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波动性飙升,避险货币闪耀,延迟发布的经济数据甚至会让最有经验的交易员抓耳挠腮。但只要有正确的策略,密切关注风险情绪、降低杠杆、倚重技术分析,就有可能在混乱中全身而退。
关键要点:政治风险在外汇中很重要。即使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劲,不确定性的感知也能像实际经济事件一样推动市场。虽然你无法控制国会发生的事,但你可以控制自己在市场中的反应。
因此,下次你听说政府又要「暂时关门」时,请记住:
●
深吸一口气
●
关注避险货币
●
调整你的风险
●
享受这场表演,因为有时,全球市场是随着政治肥皂剧的节奏起舞的。
最终,耐心、准备和视角是交易员最好的盟友。当尘埃落定,政客们最终就预算达成一致时,市场通常会回归基本面——如果你保持聪明和自律,就能脱颖而出。
毕竟,在外汇中就像在政治中一样:预期意外,但保持清醒。
● 贵金属势头下降
● 美中同意进行贸易谈判
● 原油价格下跌
贵金属回调
上周五,在美中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出现缓和迹象后,黄金的涨势遭遇小幅挫折。特朗普总统提到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可能无法持续,而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承认最近的稀土出口管制更多是出于国家安全而非贸易相关考虑,这使得市场情绪有所软化。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中国国务院总理何立峰将于本周晚些时候会面讨论相关事宜。和解的基调暂时削弱了贵金属交易的部分吸引力,但目前判断抛售是否会延续到本周还为时过早。黄金在今天的交易中开盘更为谨慎,不过有趣的是,加密货币在周末和今天早上表现活跃。
政府停摆持续
美国政府停摆已进入第三周,目前看不到结束的迹象。各政府部门的关闭严重影响了数据收集机构,这意味着交易员无法获得常规的经济数据流入。美联储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尽管在黑暗中摸索,利率交易员仍以令人钦佩的信念坚持认为10月29日将降息25个基点。美国劳工统计局将在周五向市场提供一些信息,即9月份的CPI报告。这些延迟数周发布的数据可能是美联储在下周做出决定之前能够掌握的最后一条信息。根据预测,年度通胀率预计将升至3.1%。本周的财报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经济数据的空白。Netflix(NFLX)、GE航空(GE)和可口可乐(KO)将于周二发布财报;特斯拉(TSLA)、SAP和IBM将于周三跟进;最后,大家新宠的英特尔(INTC)计划于周四发布最新财报。
石油承压
全球事件正在合力压制原油价格。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局势缓和缓解了该地区的交付担忧,而伊拉克政府最近宣布计划通过土耳其恢复库尔德地区的石油出口,进一步增加了当地供应。与此同时,OPEC本月早些时候选择将原油产量增加137,000桶/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继续提高产量。目前库存情况好坏参半,但近几周全球油轮上的原油储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美中之间的进一步和解可能会导致工业生产增加,从而增加石油消费,但这种影响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截至今天上午,布伦特(BRENT)期货已跌至 $61美元/桶。
#贸易战 #贵金属 #石油
● 黄金和白银继续上涨
● 加密货币遭受重创
● 美国政府仍处于关闭状态
贵金属持续上涨
黄金在昨日交易中轻松收于 $4300美元/盎司 上方,金价较两个月前已上涨1,000美元。宏观环境对黄金仍然有利,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依然高企,全球不确定性继续笼罩金融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成为黄金净买家,但贵金属储备真正加速是在乌克兰冲突之后。过去几年,新兴市场创纪录地购买黄金,试图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白银本周表现同样出色,在上周五打破长期纪录后,这种白色金属并未止步,在过去几个交易日继续走高,昨晚收于 $54美元/盎司 上方。
加密货币被远远甩在后面
避险资金完全没有流向加密货币。比特币本月开局强劲,但上周五的连环清算导致价格跌破每枚11万美元。加密货币看起来很脆弱,许多加密货币交易者也是如此。最近的崩盘场面惨烈,暴露了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据大多数据估计,在崩盘过程中,价值190亿美元的杠杆头寸被清算。最初的导火索是与中国的新关税战,这解释了最初的抛售,但无法解释随后的惨状。最大的问题是币安等平台缺乏充足的流动性,加上交易者杠杆普遍过高。快速的价格波动削弱了交易者使用的许多金融工具,导致合成资产脱离其预期价值。技术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情况,许多交易者报告无法开仓或平仓,用户界面显示错误的价格信息。有传言称此次崩盘是有组织的,目的是造成尽可能大的损害,考虑到攻击的针对性,这似乎很有可能。币安随后承诺提供4亿美元的救助基金,以帮助受影响的交易者并恢复对其平台的信心。更添神秘色彩的是,一位身份不明的巨鲸通过在关税公告前精准做空并获利1.92亿美元,引发了有关内幕交易的猜测。所谓的「上涨十月」就这样破灭了。
#黄金 #白银 #加密货币
从创纪录的高点到惨烈的暴跌,加密货币在本月开局的表现可谓精彩纷呈。无论加密市场接下来是继续繁荣还是再次回落,现在都是提醒读者一些关于加密资产自我托管基本安全操作(OPSEC)的好时机。
对许多人来说,把加密资产存放在 Coinbase、Binance 或其他中心化平台上就已经足够安全。若你属于这一类用户,接下来的内容对你可能没有太大实际意义。但如果你选择自行托管资产,那么以下内容将是一个重要的安全提醒。
掌控自己的资产确实有诸多优势,但也意味着要承担更高的责任。除了要理解网络拥堵、私钥储存的麻烦、以及使用 swap 与 bridge 的操作之外,自我托管还面临另一个潜在风险——所谓的「粉尘攻击」。
那些在加密领域打拼已久的用户,可能曾注意到钱包里突然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代币,要么名字奇特,要么与某些主流币种的名字非常相似。这些代币通常数量极少、几乎一文不值,因此被称为「粉尘」。
那么,它们是怎么出现的?真是奇怪。
粉尘攻击其实是新的电子邮件「垃圾信息」,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和垃圾邮件一样,大多数灰尘攻击靠数量取胜。
它们执行成本极低,攻击者几乎没有损失。他们会撒下一张大网,试图诱捕尽可能多的目标。即便 99.99% 的人毫发无伤,只要 0.01% 上钩,这场攻击就值回票价。
灰尘攻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钱包去匿名化、网络钓鱼诈骗、地址污染。
1. 钱包去匿名化
这种攻击只对比特币、Cardano、Dogecoin 以及其他基于 UTXO(未花费交易输出)的区块链有效。UTXO 链与以太坊等基于账户的链不同,交易可以把来自不同来源的输入合并在一起,作为一次操作处理。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把多个不同地址的小额余额“一并打包”到一个新钱包中。这正是尘埃攻击的危险所在:如果用户不小心把来自被「撒尘」的地址的余额与自己控制的另一个地址的余额合并使用,就等于证明了他们同时拥有这两个地址,从而把这些地址关联起来,可能导致去匿名化。在极端情况下,地址可能被关联到某人的现实身份,进而面临胁迫、勒索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即便拥有再强的加密安全,一旦面对持刀的歹徒也可能毫无用处。
2. 网络钓鱼诈骗
尘埃攻击的大多数做法已经从上述方式转向更激进的策略。第二种攻击方式针对以太坊、Solana 及其他智能合约链。与通过关联地址寻找模式不同,这类攻击目标更直接,旨在诱导用户与恶意智能合约互动,从而掏空用户钱包。其典型流程通常如下:
1. 攻击者空投一个看起来像正规项目或收藏品的垃圾代币或 NFT
2. 可能数月过去,用户才注意到钱包里出现了陌生代币
3. 最终用户发现该代币并出于好奇开始调查
4. 快速搜索后,用户被引导到一个听起来很酷、带有新 DEX 的项目网站
5. 在网站上,用户看到可以出售或兑换所空投的代币
6. DEX 会提示用户的钱包进行授权或签名以发起交易
7. 一旦签名,攻击者就获得了转移和花费该钱包中“其他”代币的权限
8. 用户的钱包因此被攻破,资金可能被转走
攻击向量集中在诱导用户授予远超简单交易所需权限这一点。上文所述仅为一例,但有些尘埃攻击并不涉及其他网站或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而是完全在用户钱包内部展开。如果攻击者真懂行,他们甚至可能设计出极其狡猾的合约,利用一些更晦涩的智能合约功能来发动攻击。
在以太坊网络上,一个普通的 ERC-20 代币(自身无特殊权限)通常只影响该代币的转移与持有。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建议保持谨慎,尤其当相关合约未经充分审计时。真正的危险在于其他代币标准,例如 ERC-777 和 ERC-1363。这类代币具备更高级的能力;因此在获得相应权限后,它们可能造成更大的破坏。可以说,攻击者的武器库更丰富了。
根据所涉智能合约的复杂性,仅仅尝试在用户自己的钱包中出售或兑换该代币就可能出现问题。用户可能需要先对代币进行授权交易,而在授权过程中无意中给恶意智能合约授予了其他无关的权限。即便是技术用户也可能中招,因为有时可以伪装操作的真实目的。合约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在执行某个平凡的任务,实际上可能在后台做完全不同的事。钱包界面(UI)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很容易被利用来隐藏恶意智能合约的真实意图,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即便使用硬件钱包的用户,如果在未仔细检查所需权限的情况下批准交易,也可能被攻破。
与其详尽列举恶意智能合约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危险函数,我们更简单直接地给出建议:不要与这些合约互动。尽管话题复杂且技术性强,但答案极其明确:
不要动你钱包里的「尘埃」。不要触碰任何你不认识的代币。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与它们互动。不要尝试销毁它们,也不要试图把它们发到销毁地址(burn address)。那是一个陷阱。离开它们,别理会。
3. 地址污染
地址投毒与上述攻击大不相同。首先,这类攻击既能在 UTXO 链上发生,也能在账户模型链上发生;其次,地址投毒针对的是单一、具体的钱包。投毒骗局通常涉及真实且合法的加密货币,实施成功需要一定技巧。攻击流程如下:
1. 攻击者锁定一个高净值目标(大户)
2. 该大户需要在不同钱包间频繁转移资产
3. 攻击者创建与大户地址相似的新钱包地址
4. 攻击者从新钱包向大户发送少量「尘埃」资金
5. 大户误将攻击者的钱包当成自己的地址,从而向错误地址发起了转账
例如,这位「大户」可能经常将代币发送到以下地址:
0x32Be343B94f860124dC4fEe278FDCBD38C102D88
由于区块链技术的特性,攻击者可以利用专门的工具生成一个在开头和结尾字符上与目标地址相似的地址,例如:
0x32Be3477e6c13b6A6B25aBcAA29B393777102D88
而人们在核对地址时,往往就是这样做的:检查开头。检查结尾。看起来没问题。发送。等等……哦,糟糕。大户被攻击了。
一个有趣的案例发生在 2024 年 5 月,完全按照上述过程展开。受害的大户误将价值 6800 万美元的包装比特币发送到了错误的地址。接下来的几天里,这位大户通过多笔小额交易附带信息,试图与诈骗者谈判。第一条信息写道:「你赢了兄弟。留 10% 给自己,把 90% 还回来。然后我们就此揭过。我们都知道 700 万美元能让你生活更好,但 7000 万会让你睡不着。」
紧接着又发了一条:「我们都知道这笔资金没法清洗干净,你会被追踪到的。我们也都明白,『睡不着』这句话并不是在评价你的道德品质。」
令人震惊的是,诈骗者最后竟然把所有资金都退了回来,连那 10% 的分成都没要。不过,由于事件期间代币价格上涨,攻击者还是赚了约 300 万美元的差价。
地址投毒攻击通常专门针对高净值的加密货币持有者,但无论钱包大小,结论都是一样的:一定要仔细核对地址。
在涉及加密货币的事务中,结论几乎总是相同的。加密货币自诞生以来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人们提供一种不受他人控制的货币形式。而这种理念的直接结果是——用户必须对自己的资产负全部责任。有些人能承担这种责任;有些人不能。而那些愿意承担的人,面对的将是一条更艰难但也更自由的道路。
如果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有一个工具箱,那里面大概不会有扳手、螺丝刀,甚至也不会有卷尺。
不,那里面只有一个闪闪发亮的大锤子,上面写着——「关税」。而他,可太喜欢挥舞它了。
对普通美国选民来说,征收关税听起来像是一次爱国行动:「让美国再次买美国货」。但对企业来说,这更像是一笔从天而降的额外成本。而对外汇交易者而言?关税简直就是源源不断的礼物,就像一部剧情诡异、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电影。
不过,先别急着往下冲。要明确一点:关税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美国的钢铁厂,或让最新款的耐克鞋变得更贵。它的影响会波及整个全球经济,动摇投资者信心、推高通胀、搅乱市场,而对我们来说,最关键的是:它会让货币市场像热锅里的爆米花一样乱蹦。
想象一下:每当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关税(通常伴随着深夜电视购物广告式的戏剧性演出),全球外汇交易员都会立刻贴近屏幕,低声嘀咕:「又来了。」因为当关税消息一出,美元可能会因为避险情绪而飙升,也可能因通胀担忧而下跌;新兴市场货币要么被打得晕头转向,要么侥幸躲过关税子弹而小幅反弹。总之,特朗普的贸易战对外汇交易员来说,要么是噩梦,要么是肾上腺素狂飙的刺激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拆解特朗普的关税执念,看看真正买单的是谁,更重要的是,探讨这些政策如何影响货币市场。别担心,我们会保持轻松的语气(毕竟贸易战已经够让人焦虑了),适度调侃其中的混乱,也帮助外汇交易员看清:在这场关税风暴里,风险与机会究竟藏在哪里。
为什么特朗普钟爱关税(以及外汇交易员为什么该在意)
唐纳德·特朗普谈起关税的热情,就像有些人谈论他们最爱的番茄酱,充满激情、自信满满,而且坚信「它什么都能搭配」。钢铁?加关税。汽车?也加关税。药品?管它呢,也来一点关税。在特朗普看来,只要能跨越国境的东西,就该背上那笔漂亮又肥厚的进口税。
当然,公平点说,特朗普自认为是有道理的,而且这些理由在他眼中无懈可击。官方说法大致是这样:征收关税可以鼓励美国人多买「美国制造」的产品、通过额外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并缩小那恼人的贸易逆差(也就是美国进口多、出口少的差距)。用他的话说,美国多年来被「外国人掠夺」,所以关税就是他「把账单寄回去」的方式。
但有趣(也有点混乱)的地方在于,关税在特朗普手中不只是贸易工具。他常常把关税和几乎任何议题绑在一起。这一周是为了保护美国就业;下一周则变成对墨西哥施压,要求加强边境安全;甚至有一次,他威胁要对与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征税,除非乌克兰在50天内奇迹般恢复和平。换句话说:关税对特朗普来说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谈判筹码、施压手段,甚至是他当日心情的扩音器。
而对外汇交易员而言,这正是好戏的开始。因为每当特朗普一开口谈关税——无论是精心策划的政策,还是先说再看的即兴发言,市场都会立刻做出反应。有时美元会因为避险情绪而走强;有时却下跌,因为投资者担心进口成本上升会带来更高的通胀、更慢的经济增长,以及一个心情更糟的美联储。
至于被波及的外币?往往也是被拖下水的无辜者。墨西哥比索、人民币、加元、日元——都在特朗普的关税战中坐过过山车。今天因为新关税暴跌,明天又因为谈判有进展而反弹。各国政府被折腾得筋疲力尽,但对喜欢波动的交易员来说?这简直是天堂。
所以,外汇交易员为什么要关心特朗普的「关税情缘」?因为关税就像市场的咖啡因——让市场瞬间清醒、货币疯狂跳动、让你目不转睛地盯着交易屏幕。无论你爱他还是恨他,特朗普都已把关税变成市场最具震撼力的武器之一。而对聪明的外汇交易员来说,这正是机会所在。
世界上最伟大的「关税秀」(谁在为此买单?)
如果政治是一场戏剧,那么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无疑就是百老汇级别的大制作。一开始只是零星的几项关税,如今已演变成全球范围的经济巡回表演。
让我们来看看这场《关税精选集》的精彩片段:
● 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 50% 关税:美国是仅次于欧盟的全球第二大钢铁进口国,这项政策相当于在全球金属市场门口挂上了「禁止入内」的标志。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的出口商都痛苦地皱眉,他们的货币也随之下跌。
● 对铜征收 50% 关税:因为显然,只要是闪亮又工业味十足的东西,特朗普都要在它上面设个收费站。
● 对外国制造的汽车及零部件征收 25% 关税:想象一下,你在德国造好一辆车,漂洋过海送到美国,却发现它的价格比一艘豪华游艇还贵,全拜关税所赐。
● 威胁对药品征收 200% 关税:是的,你没看错,200%。当然,以特朗普一贯的风格,没有人知道这是否真的会落实。交易员只是耸耸肩:「这是真的吗?还是今天又是个普通的星期一?」
● 取消所有 800 美元以下商品的全球关税豁免:这听起来也许很无聊,但对喜欢在 Shein 或 Primark 上买便宜货的消费者来说,这简直是噩耗。从此以后,「捡便宜」变成了「抗通胀」。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针对特定国家的惩罚性关税。特朗普宣布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征收基础关税 10%,然后再根据他觉得「美国被哪个国家欺负得更惨」来上调比例:
● 印度与巴西被征 50%;
● 南非 30%;
● 越南 20%;
● 印尼与菲律宾各 19%;
● 日本与韩国各 15%;
● 加拿大?在原有关税基础上再加 35%。(显然,枫糖浆外交没起作用。)
● 英国幸运地拿下了 10% 的友情价,是目前最低的,但仍需为汽车和钢铁支付关税。
不过,这笔交易也「花」了英国纳税人一场铺张的国事访问。
而在这场混乱中,特朗普与欧盟达成了一笔交易:欧洲商品关税定为 15%,以换取部分美国商品零关税待遇。特朗普称其为「史上最伟大的协议」。交易员则称之为「没那么糟的协议」。
那么,为什么外汇交易员要关心这场关税马戏?因为关税对不同国家的冲击并不均衡。对印度或巴西商品征收 50% 关税,会让投资者对这些经济体感到担忧,从而削弱 印度卢比(INR) 或 巴西雷亚尔(BRL)。而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货币,如 欧元(EUR) 或 英镑(GBP)则可能获得短暂提振。
至于 美元?它处在这场戏的正中央,有时作为避险货币上涨,有时又因通胀担忧而摇摆。每一条关税新闻都像是一阵鼓点:你永远不知道,美元下一秒是要谢幕鞠躬,还是被自己的鞋带绊倒。
关税在纸面上看似只是无聊的税收政策,但在现实中,它们让外汇市场坐上了永不停歇的过山车。或者正如交易员会说的那样:「谢谢你的波动性,总统先生。我们还能再玩一局吗?」
当关税遇上外汇:多米诺效应
关税看似只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简单税收,但在金融世界里,它更像是一串漫长又摇摇欲坠的多米诺骨牌。而倒下的最后一块?没错,就是货币市场。
整个连锁反应通常是这样展开的:
1. 关税上调:进口商突然面临从钢铁到服装等各类商品更高的成本。
2. 物价上涨:企业不会自己吸收成本,他们会把费用转嫁给消费者。恭喜你,你的下一瓶法国红酒可能正资助着一场关税战。
3. 通胀上升:经济学家和央行官员开始对着咖啡皱眉。
4. 美联储出手:若通胀升得太高,可能加息;若经济增长放缓,又可能降息。不论哪种情况,外汇交易员都死盯着鲍威尔的每一句话。
5. 汇率波动:美元可能因加息预期走强,也可能因经济放缓担忧而走弱。而那些被关税波及的国家货币,人民币、比索、雷亚尔等也被一并拖下水。
举个真实的例子:当特朗普对越南和印尼提高关税时,Nike 和 Adidas 突然面临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成本。两家公司随后宣布调涨美国市场价格,这直接推高了美国的通胀数据,也让市场开始猜测美联储的下一步行动。对于交易员来说,这意味着 USD/JPY、EUR/USD,甚至 USD/VND 等货币对的剧烈波动。
这就是为什么外汇交易员不仅关注关税新闻,而是对其痴迷。关税带来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正是外汇市场的「火箭燃料」。每一项新宣布都可能瞬间颠覆市场情绪,前一刻美元看似无懈可击,下一刻就像企鹅一样东倒西歪。
当然,当企业与消费者为高物价和供应链中断苦恼时,外汇交易员却往往看到机会。波动意味着更宽的交易区间、更剧烈的走势、更多的入场机会,无论是日内交易还是波段交易皆然。这当然紧张刺激,但如果你曾在 USD/CAD 上抓到完美突破后,默默对特朗普说了一句「谢谢」,你绝不是一个人。
所以,当关税消息出现时,不要只想到工厂和货柜。想想连锁反应:通胀、利率、央行政策……因为这才是汇率真正开始「跳舞」的地方。而在外汇世界,这个舞池,就是资金流动的主战场。
赢家、输家与货币过山车
就像一档高收视率的真人秀,特朗普的关税大戏中也有赢家与输家——虽然赢通常只是比别人输得少一点。而在外汇市场里,一个国家的痛苦,往往是另一个国家的机会。
先来看输家。
榜首毫无悬念:美国消费者。关税目标是外国生产商,但最终买单的还是美国人——因为企业会把更高的进口成本转嫁到售价上。衣服、咖啡、电子产品、玩具,甚至你心爱的空气炸锅,全都因关税而涨价。通胀爬升、家庭预算吃紧,而外汇交易员则精神一振,等待美联储可能的政策动作。
第二类输家是被直接打击的国家。
如果你是巴西、印度或加拿大,被征收 35–50% 的出口税,这是不小的打击。经济增长放缓、投资者信心动摇,而在外汇层面,货币往往首当其冲。巴西雷亚尔(BRL)、印度卢比(INR) 和 加拿大元(CAD) 都在特朗普的关税锤下度过了不少不眠之夜。
当然,美国制造商也未能幸免。现代汽车的零部件往往要跨越多个国界,每一次跨境都要缴更多税。成本上涨、利润下降、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关税打击面可谓全面。
接下来是赢家。
有趣的是,那些成功避开关税或与美国达成优惠协议的国家,反而能从中受益。比如欧盟,与美国谈成 15% 的关税,而不是 50%。这就像你在买奢侈包时砍价成功——虽然依然贵得离谱,但你会觉得自己赚到了。他们的货币(如欧元)也可能因市场对“达成协议”的乐观情绪而短期上扬。
另一个赢家?外汇交易员。没错,真是他们。当全世界抱怨物价和经济疲软时,交易员却搓着手期待更多波动。关税让主要货币对(EUR/USD、USD/JPY)、新兴市场货币(USD/MXN、USD/BRL),甚至避险资产(JPY、CHF)都进入狂飙模式。如果你热爱波动(老实说,大多数交易员都爱),那特朗普的关税就像圣诞节提前到了。
最后一个赢家是——黄金。每当关税搅乱市场、风险升温,投资者就会涌向避险资产。金价上涨、美元走弱,而外汇交易员则纷纷打开 XAU/USD 图表。关税原本不是为了推高贵金属,但它确实让黄金维持在历史高位。
总而言之,关税几乎每周都在重新洗牌,决定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对外汇交易员来说,这意味着一场又一场的过山车体验。今天你选的货币还在飙升,明天可能就坠落谷底。不过嘛——要是没有点混乱,交易还有什么乐趣呢?
关税与美元:一场爱恨交织的关系
美元与关税的关系相当复杂,就像一场分分合合的肥皂剧。有时候关税让美元显得强势又可靠,有时候却让它变得紧张不安,一切都取决于投资者如何解读市场信号。
在这段「爱情故事」的一面,关税可能让美元走强。为什么?因为当全球市场受到惊吓时,比如特朗普突然对加拿大枫糖浆征收 50% 的关税,或威胁对药品征收 200% 的关税,投资者就会逃向避险资产。而排在黄金和日元旁边的头号避险货币,正是美元。恐惧让人们紧抱美元,把它当作金融世界的救生筏。
但另一面则是「恨」。关税同样可能伤害美元,因为它会推高进口成本,引发通胀,并拖慢经济增长。物价上涨意味着美国民众在日常必需品上花得更多、在其他商品上花得更少,从而拖累 GDP。如果经济增长放缓,美元往往随之走弱。在某些情况下,交易员甚至会押注美联储降息以减缓冲击,从而进一步压低美元。
结果就是:美元的表现像个叛逆的青少年,一会儿因为增长忧虑而摔门走人(走弱),一会儿又因为避险需求而成为焦点(走强)。对外汇交易者来说,这让美元相关货币对,尤其是 EUR/USD、USD/JPY 和 GBP/USD,在关税风暴中格外刺激、变化莫测。
更妙的是,同一条关税新闻可能在不同情绪下引发相反反应。如果市场恐慌,新一轮关税可能推高美元;但若市场认为这会伤害美国经济,美元反而可能下跌。重点不在于数字本身,而在于市场选择相信的「故事」。
所以,当你在关税混乱中进行交易时,别指望美元给你明确方向。它不是忠诚的伙伴,而是一张王牌。而在外汇市场中,这种不可预测性并不一定是坏事,只是意味着更多获利(或亏损)的机会。
贸易战即货币战
历史告诉我们,贸易战从来不会安分守己。当一个国家对邻国商品加征关税,最终总有人会开始动汇率的念头。欢迎来到货币战的世界——金融版的「乱拳打死老师傅」。
以中美为例。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时,北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结果?人民币被允许走弱。更便宜的人民币让中国出口更具竞争力,从而抵消部分关税冲击。对特朗普而言,这是「操纵汇率」;对交易员而言,不过是星期二的日常。
而中国并不孤单。面对重税的其他国家,如巴西、印度甚至加拿大,也可能让本币贬值,以维持出口吸引力。有时这是政策选择,有时只是紧张的投资者撤资,但结果都一样:外汇市场瞬间活跃起来。
当然,特朗普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不止一次暗示,美国也该让美元走弱。逻辑很简单:如果关税让美国产品在海外变贵,那美元贬值就能帮出口商维持竞争力。即便华盛顿没有真正行动,这种暗示本身就足以让外汇市场炸开锅。
这就是为什么关税与外汇密不可分。关税从不是单纯的进口税,它同时触发央行行动、汇率干预与市场心理变化。事实上,许多交易员认为,每一场大型贸易战最终都会演变成货币战。毕竟,如果你不能靠提价取胜,那就靠贬值来赢。
对交易者来说,这意味着你必须一眼盯着关税,一眼盯着央行言论。因为当关税落地时,汇率的棋局就开打了:中国会继续让人民币走弱吗?美联储会干预吗?南非或越南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会放任货币贬值以维持竞争力吗?
总之:一旦关税登场,货币战就不会远。对外汇交易员而言,这意味着更多波动、更多机会。
交易员如何在关税乱流中航行
关税可能让政客头疼、让企业 CEO 彻夜难眠,但对外汇交易员来说,这只是疯狂游戏的一部分。诀窍不是逃避混乱,而是学会在浪潮中冲浪而不被拍翻。那该怎么在关税风暴中稳住阵脚、不至于赔光老本(或账户)?让我们一步步拆解。
1. 像鹰一样盯新闻(或者像喝了十杯咖啡的鹦鹉)
关税公告往往毫无预兆,有时在记者会上突然抛出,有时凌晨两点在推特上冒出来。如果你交易美元相关货币对(USD pairs),就不能忽视新闻。随时准备好经济日历,刷新新闻推送。毕竟在特朗普的世界里,政策是「实时」制定的。
2. 预期波动,而非方向
许多交易员误以为关税出台后美元一定会涨或跌。但真相是:要看当下背景。有时关税提升了避险需求,让美元走强;有时则吓坏投资者,让美元走弱。与其押注单一方向,不如为双向剧烈波动做好准备。
3. 做好对冲或防护
如果担心被波动碾压,可以考虑建立对冲仓位或收紧止损。关税消息能轻易突破技术支撑或阻力,就像推土机撞破篱笆。明智的风险管理能让你活得更久,好迎接下一个机会。
4. 关注避险资产
当关税戏码升温,投资者往往涌入避险货币,如日元(JPY)、瑞士法郎(CHF),或避险商品如黄金(XAU/USD)。一旦出现重大关税新闻,观察这些资产的走势,它们可能成为美元动荡时的「救生索」。
5. 放大视角
关税可能短期扰动市场,但别忘了长期格局。如果关税推动通胀上升,央行的政策反应可能影响汇市数月甚至数年。对精明的波段交易者来说,那才是真正的机会所在。
6. 拥抱混乱(但要有分寸)
说实话:波动是外汇市场的生命线。没有波动,图表就跟煎饼一样平。关税带来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意味着价格会动。只要风险控制得当,这些日子往往能成为你最赚钱的时刻。
换句话说:当关税新闻炸出时,别慌。保持好奇,灵活应变。记住,每一次关税风波,都是全球金融肥皂剧的新一集。至于被特朗普的一条推文「秒爆止损」?别担心,全世界一半的交易员都在陪你。
关税的未来:大交易还是大混乱?
那么,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接下来会走向何方?如果历史(以及他的 Truth Social 账号)能提供任何线索,那就是: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唯一可预测的,就是它的不可预测性。前一天他还威胁对药品征收 200% 的关税,第二天就宣布与欧盟达成「史上最大交易」。试图猜测他下一步行动的交易员,感觉就像在赌场里转轮盘——靠的是运气,不是逻辑。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情景:
1. 升级路线
关税可能继续扩大、加深,把更多国家和商品拖入交火区。这意味着价格上涨、全球紧张局势升温,而外汇市场将迎来烟花表演般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避险货币(如日元 JPY、瑞士法郎 CHF)和黄金通常会随新关税消息持续上涨。美元可能在短期内因避险需求走强,但最终会因经济增长放缓而承压。
2. 谈判拉锯战
这是特朗普最喜欢的套路:先宣布关税,再威胁加码,接着在「更好的交易」面前退让。对外汇市场而言,这意味着过山车式的波动。一天 USD/JPY 飙升,隔天又暴跌。欧元、英镑、人民币、比索都在摇摆不定。对交易员来说,这是波动的天堂;对各国政府来说,却是噩梦。
3. 世纪大交易(又名奇迹场景)。
关税能否促成真正持久的贸易协议?也许吧,但别抱太大希望。即使达成协议,市场也常常保持怀疑态度,把每次握手都当成拍照秀。不过,如果真出现突破性进展,市场可能会回稳,全球增长预期上升,风险敏感型货币(如澳元 AUD、纽元 NZD、加元 CAD)也可能获益上涨。
对外汇交易员来说,真正的重点是:无论关税往哪个方向发展,货币市场都不会闲着。波动不会消失,而随之而来的机会也不会缺席。
所以,这是「大交易」还是「大混乱」?也许两者兼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特朗普还在挥舞他的关税大锤,外汇交易员就不会觉得无聊。
总结:关税、推文与交易屏幕
如果特朗普的关税冒险告诉了我们什么,那就是:全球贸易从来不简单,也从不安静。关税的涟漪从工厂、董事会一路传到超市货架,但对外汇交易员来说,真正的战场在交易屏幕上。
每一次新的关税宣布,都可能震荡货币、推高黄金、动摇新兴市场,甚至让最老练的交易员都得深呼吸稳心神。美元依旧情绪多变,其他货币也在各自的节奏里起舞,既受经济现实驱动,也受市场情绪牵动。
然而在这场混乱中,对交易员来说仍有一线希望:机会。波动是外汇的生命线,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波动。只要你能做好风险管理、紧盯新闻、保持幽默感,你就能在这片动荡的市场中航行,甚至从中获利。
无论未来是关税升级、达成协议,还是市场继续像飓风中的过山车一样摇摆,有一点是确定的:在特朗普关税时代的交易,绝不会无聊。对于那些热爱行动、享受不确定性、甚至能笑看深夜推文的交易员来说,这就是终极的舞台。
记住:关税或许会推高物价、拖慢增长、让 CEO 头疼,但在外汇世界里,它只是全球市场长篇故事中的又一章。系好安全带,保持警觉,带上你的幽默感——因为在这场游戏里,推文很快、关税很重,而机会,不会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