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如何改变利率?
在第一篇章中,我们解释了中央银行如何使用利率来影响各自货币的实力。但是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改变利率并不像输入几个键号那样简单,为达到预期的结果,这需要通过许多技术性的方法。具体的机制因国家而异,且通常深晦且枯燥,因此我们尽可能地针对基本原理阐述。
首先让我们回到供需关系。我们之前提到,较低的利率与较弱的货币和较高的货币供应量有关。如果我们利用这种相关性,那么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我们就可以操纵利率。如下图所示,通过将供应量向需求曲线的左侧或右侧移动,我们可以降低或提高利率。
传统上,修改货币供应量一直是中央银行控制利率的主要工具。它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实现这一点。债券的具体性质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但简单来说,它是政府的借条。当中央银行购买一份政府债券时,它接受那份债券并向系统支付现金,增加了可用的货币供应量。相反,通过出售该债券,它收回了那笔现金,减少了可用的供应量。因此,债券的买卖对货币供应量有直接影响。
中央银行还有另一个工具:它可以告诉普通银行它们必须持有多少货币作为储备。这意味着每家银行都必须在中央银行那里存放一定比例的存款。这限制了银行可以借给客户的资金量。想象一下,储备率为10%。银行有价值一千美元的客户存款。这意味着银行需要在中央银行那里存放100美元,而有900美元可以任意使用,通常是借出去。因此,增加或减少储备要求会影响系统中的货币数量。
最后,中央银行规定了普通银行可以从它那里借钱的利率。尽管在正常运营中,银行通常会相互借款,但是中央银行可以充当最后的借款人,为银行间借款设定一种基准利率。这反过来影响了这些银行可以盈利地向其客户和彼此借款的利率,再次间接地影响了货币供应量。
以上内容从历史角度理解非常重要,但不幸的是,它解释了已经离我们远去的经济条件。前述的工具适用于货币流动性受限的环境,或者更具体地说,只有在银行被迫借款以支出正常运营时才会起作用。这已经不再是现在的情况。
2008年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一切。在崩溃后,世界各地的政府采取了措施,将流动性注入他们的经济体,以刺激增长。利率直接降到零,中央银行开始将大量现金发送至银行系统,大量购买资产 「 一种称为量化宽松的过程 」大大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供求关系已经飞出窗外,因为现在的供应量如此之大,以至于操纵它完全无济于事。从数学上讲,人们可能会在假设它实际上是无限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新的货币时代需要新的货币工具。当银行的流动性过多时如何影响它们?答案是激励他们。对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这被称为中央储备利率。对于欧洲中央银行,它被称为存款机制利率。英格兰银行简单地称之为银行利率,这以前意味着别的、不同的名字,但目的是一样的:中央银行支付给常规银行,让他们将现金储备存放在央行。为了清晰起见,我们将从这里开始使用「储备利率」这个词。
通过在中央银行存款上获得利息,常规银行现在有了一个额外的选择,可以用于他们的过量现金储备。银行现在可以选择将资金借出,从借款人那里获得利息,或者可以将那笔钱存入中央银行,获得储备利息。这创建了一种货币市场,其中,银行收取和提供的各种利率永远不会与中央银行的固定储备利率偏离太远。因此,国家货币的有效利率与中央银行授予的储备利率紧密相关。
人们可能期望有效利率高于储备利率。毕竟,如果银行可以从中央银行那里赚取的钱比它通过借出去赚取的更多,那么为什么还要冒险呢?关键在于,只有银行可以把他们的储备存入中央银行;非银行机构没有资格参与这样的系统。这些非银行借款人,由于没有这样的选项,乐意以高于零的任何利率借款,从而降低了整体的有效利率。银行非常愿意借这笔钱,因为他们可以利用利率差从中套利,即较低的利息还款和较高的储备利率之间的差距。
2008年的崩溃促使我们的货币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那之前,银行在流动性有限的框架内运营,被迫增加他们的储备,并借足够的钱以保持偿付能力。危机过后,框架改变为极度丰富,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游戏。尽管这些变化是最近才发生的,但是另一个货币治理体系的蕴酿已经开始浮现。它将如何运作,任何人都无法猜测,所以让我们再次将自己根植于利率的最基本定义:它是使用货币的价格。只要我们体系里保留任何形式上债务的概念,利率将仍然是我们金融世界的基石。
风险警告 : 交易金融衍生品与杠杆产品具有高度风险
开设帐户